;《谈美》导读
一份尊崇,一份耐心!
安陆市第二高级中学周忠进;朱光潜(1897-1986),字孟实,安徽桐城人。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1925年起先后赴英、法等国学习,获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生前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名誉会长,毕生从事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重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悲剧心理学》等,并有多种美学译著行世。;走近作者:;《谈美》创作简介:作品创作于1932年,在此之前,朱光潜写过一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用书信的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政治等问题,在青年中引起很大反响。
但这本书主要谈人生修养,没有充分表现作者的美学思想。于是,作为《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姊妹篇,朱光潜以“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为副标题,怀着崇高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写下了《谈美》。可以说,这是《文艺心理学》的缩写本,作者把西方各种美学、心理学理论与中国人熟悉的文学现象结合起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明白如话的语言来解读美学,让人读来津津有味。;《谈美》的内容导读;二、美感培养:
关键词:美感态度、超越和玩味、直觉和形象
例如:一棵古松
商人:能做什么用、值多少钱---实用的态度---善
植物学家:什么类、什么科---科学的态度---真
画家:观赏颜色、感受气概---审美的态度---美;
;
;四、移情作用:
关键词:宇宙的人情化、赋情于物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以我眼观物,故万物皆着我色”
自己欢喜时,山河扬眉带笑;自己悲伤时,花鸟叹气凝愁。;原著解读:这个段落里朱先生引用《庄子.秋水》里的一个小故事“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说明了人的美感经验的道理,即:美感经验即是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态的往复回流。人的认知有时是伴随人的主观情趣来判断事物的。那么这种主观的情趣对事物进行判断就是“移情作用”,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绪映射到身边的事物中去。这种移情作用是同美感经验息息相关??。;五、美感与快感:
关键词:美感经验、直觉、反省、感官刺激、功利目的、专注、欣赏对象;原著解读:;原著解读:
自然在经过人的心理感觉加工后产生了美感,不同的经验会产生不同的感觉,美的欣赏是对自然的一种再加工、再创造。个人情趣不同衍生出的结果就不同。俗话讲的“情人眼底出西施”就是这个道理,这是不同人的主观的审美经验加上理想化即人情化产生的结果。;七、末篇:慢慢走,欣赏啊
----人生的艺术化
关键词:珍惜生命、体味生活;原著解读:;结束语:
一部经典,一种心境!
留意生活,细细体味心境、宇宙、斗转星移、日月流转的变化,有情趣的生活、带一颗感激的心珍惜生活。“慢慢走,欣赏啊!”努力向前也不要忘了驻足停下来,看看眼前的风景,品味一下生活!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