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篇为记叙文。,就其内容实为抒情文。〈卜居〉
为辞赋类,选自《楚辞》。后汉王逸《楚辞章句
》及南宋朱熹《楚辞集注》,都指出本文为屈原所作,但后人或以本文既用「屈原既放开端,疑非屈原自作。本篇若为屈原自作,应为托辞撰
法。亦可能是楚人哀悼屈原之作品。屈原为楚国贵族,富于文学修养和政治才能。曾任楚国的左
徒、三闾大夫等官。
《楚辞》
*西汉刘向取屈原所作〈离骚〉等二十五篇与楚人宋玉、景差及西汉贾谊、东方朔等人之作及自作〈九
叹〉合编而成,并定名《楚辞》。
※东汉王逸本刘向所辑之《楚辞》加上自作之
〈九思〉重编章句,并为之注,名曰《楚辞章句》,
有宋洪兴祖为之补注。
南宋朱熹又增收唐宋之摩拟作品作《楚辞集注》。
他反对腐败的政治,因而遭到贵族们的仇视迫害
,被长期放逐,终投汩罗江(今湖南
省湘阴县北面)而死。卜居,原本是用占卜选择
定居之地,但本篇所谓「居」,是自处之意,
即卜问为人处世之道。本文藉由「卜居」,将一
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处于恶浊世代中的苦闷与愤慨,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嫉俗者的共同心声。
作者
屈原(公元前343~290年),名平(据〈离骚〉所
述,名正则,字灵均;此依《史记》)。战国楚
国的宗族,秭归人。生於周显王二十六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五年,年约五十四(此據陆侃如《屈原评传》及《中国诗史》卷上)。另有
一说,卒于周赧王三十四年。是中國文学史上
第一位爱国诗人。平天资聪颖,博闻强记,明
治乱,娴辞令。事楚怀王,为左徒,甚受宠信
O
上官大夫嫉而谗之,王遂疏平。平退居汉水之
北,为三闾大夫(据钱穆《先秦诸子系年》),
感于忠而被谤,正直不伸,乃赋〈离骚〉,以
抒胸臆。怀王十六年,王為张仪所欺,與齐断
交,又连败于秦,因于十八年召平出使於齐。
三十年,秦昭王诈誘怀王,欲与會武矣(在今
陕西省商縣东),平谏勿往;王卒听稚子子兰之言而赴约,遂为所挟而客死于秦。其子顷襄
王立,以子蘭为令尹。
张仪:战国魏人,相秦惠王,倡连横。
苏秦:战国洛阳人,倡合纵,联合六国对付
秦。
苏秦与张仪相传皆为鬼谷子徒弟。
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平于王,王怒而迁之于江南
。平既见放,作〈九歌〉、〈九章〉、〈卜居
〉、〈渔父〉等篇,以见己志,冀悟君心,而
君终不悟。平眼见朝政日非,宗社将颓,不胜
忧思愁苦,终投汩罗江而死。所著〈离骚〉等
二十五篇,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
物,故谓之《楚辞》;为我国辞赋之祖。
本文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鄣于谗,心
烦虑乱,不知所从。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
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惬惬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
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
乎?将足訾票斯,喔咿嚅兜,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
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
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
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
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
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
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
,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
不能知此事。
修辞的方式
映衬:把两种不同,特别是相反的观念或事
实,对列起来,两相比较,从而使语气增强,
使意义明显。
排比:用结构相似的句法,接二连三地表出
同范围、同性质的意念。
对偶:语文中上下两句,字数相等,句法相称,有时还讲究平仄相对者。
问题与讨论
一、读完本文,你对屈原的品德与人格有何看
法?
二、本文的写作特色为何?请举例说明。
三、屈原的卜居,能卜出其所要的解答吗?如
果你是屈原,你会如何自处?
四、请就地域、风格、内容说明《楚辞》与《
诗经》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