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象形文字
学习了新石器时期不同地域出土的彩陶图案到特殊符号的演变,让我们看到了象形文字形成的过程,最初是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由于契刻在木头、陶器、岩石、龟甲、兽骨等坚硬的材质上,又由于表达诉求、记录事物种类繁多,社会生活实用功增强等多种因素,象形文字慢慢演变成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的一种文字。
世界上存在的三大古老的象形文字:
古埃及的圣书,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圣书字起初是作为象形文字出现的,之后由埃及第一王朝所创造的一种文字,成为古埃及的官方语言,圣书字起初是作为象形文字出现的,但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融合发展,圣书大多字形逐渐失去了象形功能,而变成音节文字。古埃及被波斯帝国所灭,公元圣书字开始走向衰亡。现代埃及使用的是阿拉伯语。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距今已有3500年左右,苏美尔人将图像刻画于石头或粘土之上,以此来表示此物归属己有,这标示着文字的诞生。到了公元前2500年时,苏美尔文已经成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唯一且成熟的文字体系。已被发现的楔形文字多写于泥板上,少数写于石头、金属或蜡板上。
中国象形文字,新石器早期开始孕育,距今已有8000至6000年,经历了早期的大汶口文化,中期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晚期的龙山、洪山、良渚时期的演变等。我国东巴象形文字是丽江地区纳西族的文字,属于象形表意文字类型,包括后期象形文字像甲骨文演变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具有会意、指事、形声等象形文字的演变字体,都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我国象形文字最早是刻画在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象。东巴文被誉为是如今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象形文字虽不是成体系的文字,但甲骨文、金文等古汉字的发明创造采用的是象形的原理。甲骨文的成熟期形成于商朝,距今不过3600年左右,从表面上来看落后于埃及圣书和苏美尔文,但随着甘肃大地湾遗址出土的陶器碎片符号以及河南贾湖遗址“贾湖刻符”的惊艳问世,世人才得知,其实甲骨文的雏形孕育其实早在公元前8000年就已经出现了。河南贾湖契刻与比象形文字晚四、五千年,而早期的象形文字与河南殷墟甲骨文有着惊人的相似,二者都是以利器为工具把符号刻在龟甲、骨器上;二者在记载占卜事物上一致,商代甲骨文是用来记载占卜内容的,而贾湖契刻也与占卜相关;二者造字原理相同,因为甲骨文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贾湖契刻是事理符号,而甲骨文的事理文字很多。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慢慢的很多象形文字因各种因素消失了,唯独中国的象形文字以其演变的方式传承并影响着各个时期的文字发展,成为当今唯一的文字溯源。
象形文字的特点
1、图画性强,用具象的图画文字直接表达事。
2、图像文字不稳定,不定式,往往一件相同的事物有几种甚至几十种的图画造型去表达含义,有时图画与符号、表意字与符号之间杂糅,在同一个时期社会生活的人知道表达的意思。
3、图画文字不构成单词或句子,要从整体上理解整幅图画文字的含义,在这个基础上字词不存在对应的关系,更不要说语句关系了,它是以连环画的表达形式来表达语言。无法完备的准确的记录生活中的语言,只能是大概意思的表达。
4、图画文字未依据我们现有的事物的读音去表达造型,原始的图画性质的文字只是单纯的起到帮助回忆事物的作用。
5、在章法上图画文字尚未形成固定的书写方式,刻法随意、大小随意,由于契刻材质较硬,线条深浅不一。
6、象形文字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先人们难以用图像来表达的,之后以象形文字为基础,逐渐发展成表意文字。
7、象形文字的意义更是在于它为后来人增加了其他的造字方法,例如六书中的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这些新的造字方法,必须建基在原有的象形字的基础之上,以象形字作基础,拼合、减省或增删象征性符号而成。
象形文字对后世得影响
1、象形文字对后世书法层面的影响
后世的甲骨文、金文、石鼓文是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象形文字转化为形声字,在甲骨文中形声字的大量存在,是甲骨文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转化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另外甲骨文文字结构已从象形文字的独体趋向合体,经过象形文字的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演变,甲骨文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已基本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形声“六书”的汉字构造法则,文字形象简古、劲健挺秀,所以说甲骨文是一种已经成熟了的文字。
史上有名的书法家从钟繇-索靖-在到二王、智勇、以及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乃至今人等无不受先人影响,通过学习文字的孕育以及象形文字的形成再到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甲骨文、金文等法度严谨的文字,我们对其在笔法、结构、章法的认识来源了解的脉络更清晰。
通过以上学习,看到某位大家的书法就可以知道他笔法的出处,哪些是融合了先人的思想,又有哪些是在理解了众名家笔法、结构、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