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练习题库(含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甲驾驶重型卡车在一建筑工地入口处疏于观察,倒车时不慎将车后劳动的乙的大腿压断,甲见四周无人,便将乙拖至无人处后驾车逃逸,乙因出血过多而死亡,甲构成()
A、交通肇事罪
B、过失致人死亡罪
C、故意杀人罪
D、交通肇事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甲驾驶重型卡车倒车时压断乙大腿,此时构成交通肇事罪。但之后甲见四周无人,将乙拖至无人处后驾车逃逸,乙因出血过多死亡,甲后续的行为表明其对乙的死亡持放任态度,主观上具有故意,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而非交通肇事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故本题选C。
2.某抢劫案犯罪嫌疑人张某刚满15周岁,在公安机关的侦查阶段可接受张某委托作为辩护人的是()。
A、张某所在居委会推荐的人
B、律师王某
C、张某的父母
D、张某的舅舅
正确答案:B
3.治安案件调查结束后,公安机关对(),作出不予处罚的决定。
A、依法不予处罚的,或者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
B、违法行为已涉嫌犯罪的
C、发现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其他部门管辖的违法行为的
D、确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但不满16周岁的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治安案件调查结束后,依法不予处罚的,或者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作出不予处罚的决定。B选项违法行为已涉嫌犯罪应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处理;C选项发现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其他部门管辖的违法行为应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D选项确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但不满16周岁的,应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不是不予处罚。
4.甲将他人的一台价值8000余元的彩电偷回家中,经其父、兄规劝,在失主发觉前,又偷偷送回原处。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既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预备
D、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齐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甲将价值8000余元的彩电偷回家中,其盗窃行为已经完成,构成犯罪既遂。虽然之后经规劝又送回原处,但这并不影响犯罪既遂的成立,只能作为量刑时的一个从轻情节考虑。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甲的行为均不符合这些情形。
5.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由()选举,副主任、委员由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提请()任免。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副主任、委员由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这是根据我国监察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的明确程序,以确保监察机关组成人员任免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保障监察工作依法有序开展。
6.不满()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A、14
B、16
C、18
D、1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选项[A]符合该法律规定中不满不予处罚的年龄界限。选项[B]16周岁、选项[C]18周岁、选项[D]12周岁均不符合该规定。
7.人民警察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应当以()为限度.
A、不致违法犯罪行为人伤残
B、制止违法犯罪行为
C、惩治违法犯罪行为人
D、保障人民警察的人身安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人民警察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其目的在于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使用时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不能过度使用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等其他情况。不致违法犯罪行为人伤残不是使用的限度,惩治违法犯罪行为人也不是使用警械的直接限度表述,保障人民警察人身安全是使用警械的一个考虑因素但不是使用的限度,重点在于制止违法犯罪行为。
8.解某因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被公安机关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在侦查期间,解某聘请律师初某为其辩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初某会见解某需经公安机关许可
B、初某会见解某时有权要求不被监听
C、初某可以了解案件有关情况
D、初某在侦查期间不能提出辩护意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案件,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所以A选项正确;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不被监听,B选项正确;辩护律师在侦查期间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代理申诉、控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