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三《协商》课件 中职高二语文高教版职业模块.ppt
文件大小:670 KB
总页数:25 页
更新时间:2025-06-24
总字数:约3.8千字
文档摘要

协商人与人之间,机构与机构之间经常有些事需要商量。大到企业之间的兼并,小到买一张车票,都需要与人协商。人们通常把这种协商叫做“打交道”。社会协商看起来没有“大是大非”,不过它却普遍涉及。也正因为它看起来小,也就容易让某些人扯皮、推托甚至无理耍赖。作为中职学生,掌握协商的技巧对于我们走上社会非常有必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协商的知识课文导入什么是协商协商是指当人们对某一问题或事务产生意见分歧时,通过共同商量而达成一致意见的交际方式。协商与洽谈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是通过双方的交流讨论、妥协来达成共识,取得一致意见。二者也有区别:洽谈更多地指向商务活动,有谈判的成分,气氛相对严肃;协商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重在商量,谈判的成分较少,一般气氛比较平和。学习任务一:分析协商案例一、协商的基本要素大致包括协商主体协商场所协商实体传播过程转化过程执行过程二、协商的目的协商是指双方或多方通过谈判、讨论等方式来达成共识或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协商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沟通方式,无论是处理家庭事务、工作问题还是解决社会矛盾,协商都是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法。三、协商的原则协商一致是协商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时还要把握如下几个原则1.相互尊重:双方应该尊重对方的立场和需求,不抱有攻击性,不做出不礼貌或冒犯性的言行。2.开放坦诚双方应该以开放和坦诚的态度面对彼此,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协调和妥协。3.共同目标双方应该同意一个共同的目标或目标,以确保讨论和决策符合双方的利益。四、协商的原则4.寻求解决方案双方应该集中注意力寻求达成共同意见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互相指责或诉诸极端行为。5.灵活性双方应该准备接受和适应变化,并调整他们的观点和行动以达成共同目标。6.持续合作双方应该建立可持续的合作关系,并在必要时为了达成共同目标而继续协商。五、协商的技巧协商是常见的交换意见、解决矛盾、化解纠纷的人际沟通方式。要在平等自愿、互相谅解、兼顾双方诉求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态度,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明辨是非,分清资任,自愿达成协议,最终消除分歧,化解矛盾。协商是手段、是过程,达成一致是目的。要顺利进行协商,就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互动共鸣式协商是一种谈话艺术,要义在于互动,引起共鸣,达成共识,所以协商时要注意找准议题切入点、事理结合点和情感共鸣点。所谓议题切入点,就是协商者能够准确及时地切入协商主题,占据主动引人注意,再寻求共鸣。所谓事理结合点,就是根据协商主题,分析客观事物条件,阐明道理,以理析事,深入浅出,抓住要害,触动人心,融会贯通,良性互动。所谓情感共鸣点,就是协商各方都关心、思考或者感同身受、能够引起彼此心灵共鸣的事物或现象及其义理。不同身份的人的思想关注点与情感需求点虽各有差异,但亦有相同,协商时应因人制宜,找准情感共鸣点开诚布公式在协商过程中,不同主体之间的观点肯定存在差异和分歧,但协商的目的是增进共识,减少分歧,所以协商时要做到不偏激、不极端,态度要坦诚,内心要真诚。真实、真心、真情在协商中尤为珍贵。想要在协商中体现真诚,就要坚持“做事多商量,不偏激偏执”。只有在和谐宽松的协商氛围中,才能讲直话、道实情、求实效。这就意味着在协商过程中不要有所隐瞒、刻意掩饰、弄虚作假,而要以真实面目示人,这样才能让对方对自已产生高度的信任感。在协商过程中,要按照充分讨论、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敢于直言,坚持商以求同、协以成事。刚柔相济式刚柔相济是一种灵活的协商技巧。协商是为了化解矛盾,消除隔膜,求取一致。在协商过程中,态度既不可过于强硬,也不可过于软弱。态度过于强硬容易刺激对方,导致双方关系破裂;态度过于软弱则容易陷于被动,同样会导致协商的失败。协商过程中,如果对方态度强硬、不愿让步,可以适当采取拖延时间、暂避锋芒的策略,待气氛缓和时再主动商谈,以便占据先机。在实际协商中要做到刚与柔的高度统一,关键是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时机,适时应变。具体运用要适度适量,适可而止,恰到好处。积极抢救式协商的一个窍门,就是能在看似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另辟蹊径,不断拓展协商的空间,从而扭转被动,化解消极,消除不利,取得实效。比如当协商无法进行时,应把握整个协商的节奏,充分注意协商气氛、火候及可能的转机。当对方宣布其最后立场和观点后,应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对方分析其立场、观点之利弊,寻找共同点,并言辞友好、态度诚恳,使对方感到自己的诚意。应积极分析对方已亮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