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二节、材料质量管理.docx
文件大小:13.1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6-24
总字数:约1.03千字
文档摘要

第二节、材料质量管理

一、材料采购管理

供应商筛选手段:建立严格的供应商筛选机制,对潜在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评估其生产能力、质量控制体系、信誉度等。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产品的质量认证证书、检测报告等资料,对其产品质量进行抽样检验。例如,对于洁净空调系统的高效过滤器供应商,考察其生产车间的洁净度是否符合要求,生产工艺是否先进,产品的过滤效率、阻力等性能指标是否达到设计标准。只有通过综合评估的供应商才能进入合格供应商名录。

采购合同制度:在采购合同中明确材料的质量标准、规格型号、数量、交货时间、验收方式以及违约责任等条款。例如,对于装饰工程的彩钢板采购,合同中规定彩钢板的厚度偏差不得超过±0.05mm,涂层的附着力要达到相关标准,交货时需提供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和第三方检测报告。如果供应商提供的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需承担退货、换货以及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采购流程措施:制定规范的采购流程,从材料需求计划的提出、采购申请的审批、供应商的选择到合同签订、材料验收等环节,都有明确的操作流程和责任人。采购人员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采购,确保采购的材料质量可靠、价格合理。同时,建立采购信息管理系统,对采购过程中的各类信息进行记录和跟踪,实现采购流程的信息化管理。

二、材料进场验收

验收手段:建立完善的材料进场验收制度,成立专门的验收小组,成员包括材料管理人员、质量检验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验收小组根据采购合同和质量标准,对进场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对于外观质量,采用目视检查、量具测量等方法,检查材料的规格、型号、尺寸、色泽等是否符合要求;对于内在质量,按照规定的抽样比例进行送检,如对电气安装工程的电缆,抽样进行绝缘性能、导电性能等检测。

验收制度:制定详细的材料验收标准和验收记录表格,验收人员在验收过程中要认真填写验收记录,包括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生产厂家、验收时间、验收结果等信息。验收合格的材料办理入库手续,验收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予以退货,并及时通知供应商补货或换货。同时,对验收不合格的材料进行详细记录,分析原因,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

存储与使用措施:材料入库后,按照不同的品种、规格、型号进行分类存放,并做好防潮、防锈、防火等措施。建立材料发放制度,施工人员凭领料单领取材料,材料管理人员按照施工进度和材料消耗定额进行发放,避免材料浪费。在材料使用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材料的使用方法和用途,确保材料的使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