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与价值剩余
〔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码:___________〕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量化的方法,揭示出价值外的剩余〔剩余价值〕与价值内的剩余〔价值剩余〕属于两种不同的社会财富增长方式;虽然它们在社会财富的增长过程中有密切的联系,但二者有着各自独特的经济规律。本文所总结的这些经济规律,不但在理论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原创性,而且可操作性强,对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们是每个企业进行资本运作走向成功的“金钥匙〞;也是每个意欲致富的人进行经济评估的“秤杆〞。
[关键词]剩余价值;生产力;市场占有率。
[Synopsis]Thisarticlerevealsthatthesurplusoutsidethevalue(SurplusValue)andthesurpluswithinthevalue(ValueSurplus)belongtotwodifferenttypesofsocialwealthincrement;thoughtheyarecloselyrelatedintheprocessofsocialwealthincrement,eachofthemhasitsownpeculiareconomiclaw.Theeconomiclawssummedupinthearticlearenotonlyhighlyconvincingtheoretically,butalsoveryeffectiveintheiroperations,withgreatguidingsignificanceinpractice.Theyarea“goldkey〞helpfultoeveryenterpriseinoperatingitscapitaltosuccess,andalsoa“weighinglever〞foreverywealth–orientedpersoninhiseconomicappraisal.
[Keyexpressions]labor;productioncapacity;marketshare.
一、是什么创造了财富
人类社会财富的总量是从哪里增长出来的?财富的来源途径共有几种?这些途径的区别是什么?各自都有哪些规律?其间的辨证关系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本是经济学首要研究的课题。很多经济学家和经济学理论都曾用不同的方法企图找到财富的真正来源,进而力图找出经济学根底性的科学依据及其开展的内在规律,他们为人类社会经济的开展在理论研究上确实都做出过巨大的奉献。但是,事实上所有的人都可以看到,各个经济学派的理论观点越来越趋向于远离,分歧越来越大,而不是越来越趋向于集合。有的人说财富是资本创造的;有的人说财富是劳动创造的;有的人说土地等自然价值给予了人类恩惠;有的人说人的知识架起了财富的阶梯……谁是谁非?让天下多少经济学研究者摸不着头脑!
不管是西方的宏观经济学,还是微观经济学,涉及到财富价值的来源即社会财富的总量是从哪里增长出来的问题时,不是装聋作哑,就是所问非所答地巧妙绕开这个话题。惟有“边际效用〞理论,正面地探讨过这个问题,但它完全以人的主观心理的东西即“边际需求〞来作为对价值的判断,就显得极为牵强附会。
奥地利的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克·冯·维塞尔说:“在需要的任何一个周期中间,同类和等量的财物所带来的满足的每一次追加,要被估计得较前一次为低。〞〔维塞尔,1982:第57页〕。海洛因就不是这样。“满足的每一次追加〞,不但不会“被估计得较前一次为低〞,而且还会被估计得较前一次为高。投资者对利润的追求那更是不得了,没有什么“饱和点〞,甚至在人死后还“死不瞑目〞呢!
还有的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自然资源乃是财富不断在增加的源泉。乍一看还真使人觉得有道理,但是仔细一琢磨,有些问题就说不通了。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并非是专为人类增加财富而存在的,自它生成的那一天起,所有的动物〔包括高级动物——人类〕在它面前都是享有平等权利的。也就是说,自然资源既是人类的财富,也是其它动物的财富。既然自然资源本身就是财富不断在增加的根本原因,那么不管它是谁的财富,是人类的还是其它动物的,它都应该增加才对,不应该只偏爱人类。
但事实上,自然资源在人类的手中会变成财富不断积累增加,而在其它动物那里好似一点作用也不起,甚至连它们自身也被人类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