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140
CCSB47
团体标准
T/ASACXXXX—YYYY
大蜡螟生物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greaterwaxmothbiocontrol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国养蜂学会发布
T/ASACXXXX—YYYY
PAGE5
T/ASACXXXX—YYYY
PAGE4
大蜡螟生物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大蜡螟生物防治技术的操作流程,并给出了相应的证实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蜂群中大蜡螟的高效绿色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GB/T19567.1苏云金芽胞杆菌原粉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蜡螟greaterwaxmoth
巢虫、棉虫
隶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蜡螟属(Galleri),其幼虫喜食蜜蜂巢房,是养蜂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害虫,主要危害中华蜜蜂(ApisceranaceranaFabricius)蜂群以及蜂场储藏的蜜蜂巢脾。
3.2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
Bt
一种普遍存在于死亡昆虫、土壤、水体和植被等多种基质中革兰氏阳性昆虫病原菌,在生长稳定后期会产生含有多种不同形态的杀虫蛋白晶体,对鳞翅目(Lepidoptera)、双翅目(Diptera)、鞘翅目(Coleoptera)等昆虫具有杀虫活性。
4材料与试剂
诱杀盒、苏云金芽胞杆菌原粉、助剂及诱饵。
5制备操作流程
5.1毒力效价测定
根据GB/T19567.1规定的毒力效价测定方法,筛选出对大蜡螟幼虫具有高毒力的苏云金芽胞杆菌原粉。
5.2制备苏云金芽胞杆菌溶液
将1gBt原粉倒入喷壶中,加入1L水摇匀,加入5mL助剂充分摇匀(见附录A中的图A.1)。
5.3制备大蜡螟幼虫诱饵
可选用储有少量花粉和蜂蜜的旧巢脾,切割成小碎块。
5.4制备诱杀剂
将苏云金芽胞杆菌溶液喷施于诱饵2遍~3遍,拌匀,将喷施苏云金芽胞杆菌溶液的诱饵放入诱杀盒内,阴凉处放置至少12h,晾干水分后,盖好诱杀盒盖子(见附录B中的图B.1)。
5.5放入蜂群
将组装有诱杀剂的诱杀盒放入蜂箱底部,每群蜂放置一个,每2个月更换一次诱杀剂。
6防治效果
6.1大蜡螟危害程度划分
根据大蜡螟对巢脾或子脾的损伤情况划定危害程度。
无危害:所有巢脾上均未发现大蜡螟幼虫,且未发现由大蜡螟幼虫危害导致的白头蛹症状,记为1;
轻度:封盖子脾出现大量连片的白头蛹症状,但未见大蜡螟取食巢脾和蜂产品的迹象,记为2;
中度:明显发现巢脾上有大蜡螟幼虫及其取食产生的丝网,记为3;
重度:巢脾遭受严重的大蜡螟取食危害导致整个蜂群飞逃,记为4。
大蜡螟危害指数的计算公式为:A(%)=[∑(B×C)∕(D×E)]×100。
A:大蜡螟危害指数;B:各危害等级的巢脾数量;C:相应危害等级的代表值;D:试验蜂群的巢脾总数;E:最高危害等级的代表值。
6.2检查时间
根据大蜡螟危害程度划分方法在使用生物诱杀剂防治后7d~10d检查。
6.3检查方法
查看诱杀盒内是否有大蜡螟幼虫尸体、封盖子脾上是否有连片的白头蛹症状、边脾上是否有大蜡螟幼虫取食产生的丝网以及巢脾是否遭受严重的大蜡螟取食危害。
6.4防治效果计算
按大蜡螟危害程度划分方检查未施用生物防治诱杀剂蜂群和施用生物防治诱杀剂蜂群的大蜡螟危害指数后计算大蜡螟生物防治技术的防效。
大蜡螟生物防治技术的防效计算公式为:F(%)=[(G–H)/I]×100。
F:大蜡螟生物防治诱杀剂防效;G:对照组蜂群的大蜡螟危害指数;H:施用生物防治诱杀剂蜂群的大蜡螟危害指数;I:对照组蜂群的大蜡螟危害指数。
7注意事项
苏云金芽胞杆菌溶液需现配现用,当天用完,过期无效;在蜂群生产期切勿直接将本溶液喷施于含有蜂蜜或花粉的巢脾;不可用热水稀释原粉;本溶液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如不慎溅入眼睛,应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放入诱杀盒的诱饵必须晾干表面的水分后才能将其放入蜂箱底部。
8记录
蜂群施用大蜡螟生物防治诱杀剂后,按照6描述的检查流程对大蜡螟生物防治诱杀剂的防治效果进行统计记录,填写大蜡螟危害记录表(见附录C中的表C.1)和大蜡螟生物防治记录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