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电力建设门式起重机安全使用规程》编制说明.docx
文件大小:664.04 KB
总页数:13 页
更新时间:2025-06-24
总字数:约6.3千字
文档摘要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标准《电力建设门式起重机安全使用规程》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根据《关于印发2024年第二批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团体标准制订计划的通知》(中电建协〔2024〕302号)文件安排,对计划编号为“T/CEPCA2024033”的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以下简称“中电建协”)标准项目《电力建设门式起重机安全使用规程》进行编制。

2.编写单位及分工

本文件由中电建协标委会组织,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火电建设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天津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广东力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上海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中电建湖北电力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抚顺永茂建筑机械有限公司、中核华兴达丰机械工程有限公司等共9家单位编制完成。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火电建设有限公司为主编单位,其他8家单位共同参编。

3.主要工作过程

2024年3月,中电建协标委会对中电建协项目《电力建设门式起重机安全使用规程》予以立项。

2024年5月,项目以《关于印发2024年第二批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团体标准制订计划的通知》(中电建协〔2024〕302号)文件向社会发布。

2024年5月至9月,标准主编单位开展收资、调研、访谈,对标准编制事宜等进行反复研究和调研,与参编单位和该领域专家学者等制定了标准编制大纲和方案。

2024年9月6日,中电建协在北京组织召开2024年第二批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团体标准编制启动会。9月10日,在中电建协标委会指导下,主编单位正式组建了包括所有编制单位在内的微信工作群,并正式开展标准初稿的研究编制。

2024年11月04日-06日,在湖南长沙召开标准初稿讨论会,主、参编单位、外部专家和中电建协会领导等近20余人参会。会议对标准初稿、编写单位分工及下一步工作安排进行了讨论和议定。

2024年12月04日-06日,在福建福州召开标准二稿讨论会,主、参编单位、外部专家和中电建协会领导等20余人参会。会议对标准初稿修改稿、部分章节、编写单位分工做了进一步调整及下一步工作安排进行了讨论和议定。

2025年02月19日-21日,在广东广州召开了标准三稿讨论会,主、参编单位、外部专家和中电建协会领导等20余人参会。会议对标准二稿修改稿、逐章逐段进行了修编和调整和修改要求及下一步工作安排进行了讨论和议定。

2025年3月23日-25日,在湖北武汉组织召开标准征求意见稿定稿会,主、参编单位、外部专家和中电建协会领导等共计20余人参会。会议听取了编写组对标准初稿讨论会意见的修改情况汇报,与会人员通过讨论,提出了新的修改补充建议和完成时间。

二、立项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电力行业、水利水电行业等都无相关标准规范,有且比较零散。机械制造厂家在门式起重机安装、使用、维护保养、拆除、运输的安全操作规定方面也比较零散,不统一。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参照门式起重机说明书、公司管理制度及国家有关标准要求执行,没有形成统一标准。近年来,在国内外电力建设领域工程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门式起重机作为电力建设项目最为常用的大型设备,其使用类型与应用方式也更加多元化,亟需结合目前电力建设领域的项目施工特点、覆盖范围和门式起重机应用具体要求,制定适应电力建设行业特殊性,满足行业执行需要的统一性规范文件。

三、标准编制原则,标准框架、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

1.标准编制原则

(1)本标准的编制应满足《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标准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

(2)编写格式执行《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1.1-2020的有关规定;起草规则执行《标准起草规则第5部分:规范标准》GB/T20001.5-2017和《标准起草规则第7部分:指南标准》(GB/T20001.7-2017)的有关规定。

(3)遵循规程编制的“四性”要求: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与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协调性、标准发布实施上的可操作性。

(4)充分考虑编制本标准的目的和必要性,系统梳理了电力工程建设门式起重机的相关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入场验收、安装与拆卸、使用、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运输和贮存、绿色节能和智能操作等内容,体现标准前瞻性、引领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充分借鉴国标、行业权威标准规范文件进行编写,重点突出电力建设行业特点和标准的先进性,结合行业事故案例、经验教训进行融合编写,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5)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团体标准管理规定》等法律、规定,做到格式规范,逻辑清晰,结构严紧、通俗易懂和简单明了。

(6)充分发扬民主自由性,与各参编单位协调一致,共同商讨。充分梳理与现行相关国家标准之间的关系,避免重复与矛盾。部分标准高于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