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十五五规划和2030年远景目标模板.docx
文件大小:713.9 KB
总页数:22 页
更新时间:2025-06-24
总字数:约1.15万字
文档摘要

研究报告

PAGE

1-

第十五五规划和2030年远景目标模板

一、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

1.指导思想

(1)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2030年远景目标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2)指导思想强调,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指导思想还强调,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同时,要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发展目标

(1)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2030年远景目标的发展目标明确,旨在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具体目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绿色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2)在此基础上,发展目标强调要实现以下具体目标:创新驱动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3)此外,发展目标还关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确保国家政治安全、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通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高国防科技创新能力,确保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同时,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建设,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确保国家长治久安。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3.战略任务

(1)战略任务的核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其次,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新动能。同时,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2)在实施战略任务中,要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镇品质和功能。具体措施包括优化城镇布局,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此外,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3)战略任务还强调要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通过这些战略任务的实施,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1.推动高质量发展

(1)推动高质量发展是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2030年远景目标的核心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同时,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2)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增强我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此外,要深化市场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3)推动高质量发展还要注重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通过这些措施,实现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