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学校关于2025年九年级毕业生假期安全致家长的一封信.docx
文件大小:15.44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4
总字数:约2.5千字
文档摘要

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

您好!

首先,请允许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向顺利完成初中学业的孩子们送上最热烈的祝贺,同时,也向长期以来支持学校各项工作的您,表达最诚挚的感谢!孩子们即将步入期待已久的假期,在这个充满欢乐与自由的时光里,安全问题至关重要,不容忽视。为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平安、健康、充实的假期,我们真诚希望您积极配合学校,切实履行好监护人的职责,与孩子们一同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防范工作。

一、谨防溺水,守护生命防线

夏日炎炎,各类水域成为人们消暑纳凉的热门选择,但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溺水风险。溺水事故往往在瞬间发生,给家庭带来难以承受的悲痛。

请您务必重视对孩子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让他们牢牢记住“六不原则”:不私自前往水域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下水;没有家长或老师陪同,坚决不游泳;远离没有安全设施和救援人员的水域;不涉足不熟悉的水域;遇到他人溺水,绝不盲目下水施救。

另外,要教导孩子在面对同伴溺水时,务必保持冷静,避免手拉手盲目救援。正确的做法是立刻寻求成年人的帮助,或者迅速拨打110、120报警电话。倘若发现有人溺水,不要贸然入水营救,可以将身边的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品抛给溺水者,再协助其脱离险境。您还可以与孩子一同学习一些基础的溺水急救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二、遵守交规,平安出行相伴

交通规则是保障我们出行安全的根本准则。教育孩子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负责的表现。

告诉孩子,在公路上不要追逐打闹、嬉戏玩耍,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严格遵守信号灯指示,不闯红灯,更不要翻越交通隔离设施。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实则是避免交通事故的关键。

在选择出行交通工具时,要提醒孩子切勿乘坐无牌无证、超员超速以及非法营运的车辆,也不要搭乘农用三轮车、拖拉机等非载客车辆。按照规定,未满12周岁不能骑自行车上路,未满16周岁禁止骑电动自行车上路,骑行时务必佩戴好安全头盔。乘车时要系好安全带,不将身体任何部位伸出车窗外。作为家长,您在驾车出行时更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杜绝酒后驾车、疲劳驾驶和超速行驶,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安全上网,远离网络陷阱

在当今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网络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隐藏着诸多风险。

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网络,控制上网时长,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络直播。提醒孩子切勿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轻易下载来源不明的软件,更不能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如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以防遭遇网络诈骗。

特别要警惕网络交友陷阱,教育孩子不要轻易与陌生网友见面,防止受到不法侵害。如果孩子在网络交流过程中遇到言语骚扰、威胁等不良情况,要及时告知家长或老师,学会用正确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鼓励孩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有益的学习和探索,浏览积极健康的内容,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养。您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上网规则,共同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四、关注消防,筑牢安全屏障

夏季气温较高,用火用电频率增加,火灾隐患也随之增大。培养孩子的消防安全意识,至关重要。

教育孩子不玩火,不私自燃放烟花爆竹。让他们了解火灾发生时的应对方法,比如迅速拨打119报警电话,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弯腰逃离现场等基本的消防逃生技能。

在家中,要定期检查电器设备、燃气管道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确保用火用电用气安全。提醒孩子不要随意乱动电器开关和插座,不用湿手触摸电器。倘若遇到火灾,务必保持冷静,迅速撤离现场,切不可贪恋财物而返回危险区域。您不妨和孩子一起学习一些基础的火灾预防和扑救知识,例如正确使用灭火器等,提高家庭的消防安全防范能力。

五、重视食品,呵护健康饮食

假期里,孩子们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变得不规律,因此,食品安全问题需要您格外关注。

教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坚决不吃“三无”食品和过期变质食品。购买食品时,一定要仔细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夏季细菌繁殖速度快,食物容易变质,要教育孩子注意饮食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尽量让孩子在家中就餐,如果外出就餐,要选择卫生条件良好、证照齐全的餐厅。要是孩子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食物中毒症状,务必及时送往医院就医,并保留剩余食物样本,方便医生查明中毒原因。

六、抵制欺凌,共建和谐氛围

校园欺凌现象不仅会给孩子的身体造成伤痛,更会在他们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要教育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坚决不参与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同时,也要让孩子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避免成为欺凌的受害者。告诉孩子,一旦遭遇欺凌,不要害怕,不要独自承受,要第一时间将情况告知家长、老师或其他值得信任的成年人,积极寻求帮助。

鼓励孩子积极与他人沟通交流,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感受,培养同情心和责任感。您可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