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九年级毕业生假期安全致家长的一封信:筑牢暑假安全防线,共守孩子平安假期!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时间真快,转眼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孩子们即将迈出初中阶段的校门,迎来一个相对轻松的暑假。在这个特别的时间节点上,作为校长,也作为一个父亲,我想借这封信,和您谈一谈“安全”这两个字——这也是我们教育人临近期末、每年暑假之前,最放心不下的事。
先说几句心里话。过去三年,您的孩子从懵懂走向独立,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而您,作为他们成长路上的第一任老师、终身导师,更是一路陪伴、默默付出。在此,我代表学校,向您表示由衷的感谢!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双向奔赴,也正因为这份默契,我们才更有信心携手守护他们的未来。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每年暑假,是孩子最放松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时候。溺水、交通事故、网络诈骗、意外伤害,甚至心理问题……这些沉重的词语,一次又一次出现在新闻标题中,让无数家庭承受着本不该有的痛苦。对于我们每一个做教育的、做父母的,这不仅是一道年年必答的“老题”,更是一道不容出错的“生命题”。
今天,我想不用那些“标准格式”的语言,而是以一个普通家长的身份,和您实实在在地聊一聊几个我们必须一起守住的底线。
一、防溺水:天气热了,水边危险也多了
这个放假前,我们学校做了一次“暑期溺水警示教育”,用了几个真实案例。孩子们听得很认真,有的孩子下课后还跑来问老师:万一看到同学掉水里,能不能自己跳下去救?
我知道,在孩子眼里,“救人”是本能,是义气。但我们必须告诉他们:生命第一,千万不能盲目施救。
请您和孩子再一起复习一遍“防溺水六不准”:
?不私自下水游泳;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在无家长带领下游泳;
?不在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盲目下水施救。
另外,请您尽量避免孩子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外出玩水。很多事故的发生,只是因为“大人就在旁边坐着”,可事故偏偏只需几秒钟。生命不能重来,安全必须前置。对孩子来说,游泳不是必需品,但平安回家才是。
二、交通安全:路上的事,最怕“我以为”
暑期出行多,无论是短途聚会、还是长途旅行,都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交通安全。
孩子的安全出行,除了靠规则,更多靠我们的“提醒”和“盯”。请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不让未满12周岁的孩子骑自行车上路,不让未满16周岁的孩子骑电动自行车;
?坐车时要系安全带,不将头手伸出车窗外;
?教育孩子骑车不逆行、不闯红灯、不玩手机;
?不乘坐无牌无证、超员超速、非法营运的车辆,农用三轮、拖拉机绝不能当“公交”;
?家长自身要以身作则:不开快车、不酒驾、不抢道,出门在外多一份耐心、多一份责任。
别以为孩子“看不见”,其实他都记着呢。您怎么开车、怎么过马路,影响的可能是一生的安全意识。
三、网络安全:别让手机,成了“电子保姆”
暑假时间长,很多孩子会把大把时间花在手机、电脑上。有的家长说:“他在家就行了,总比在外面乱跑强。”这话没错,但如果孩子一整天窝在房间里打游戏、刷视频、和陌生网友聊天,那“在家”也不一定安全。
最近两年,不少诈骗、诱导事件,就是通过网络慢慢渗透的。我们碰到过学生在某游戏平台被骗了压岁钱;也碰到过孩子在社交软件上加了所谓“网友”,险些被约出去见面;更碰到过学生被陌生人煽动,说什么“你不懂你爸妈,他们管你是为了控制你”……
这些话,您听起来觉得“离谱”,可对一个正在青春期、情绪起伏大的孩子来说,却很容易信以为真。尤其是那些在家里缺少交流、缺少认可的孩子,更容易陷入虚拟世界。
因此,我建议您:
?给孩子设定合理的上网时间和使用时段;
?不要轻易给孩子绑定支付信息、下载陌生APP;
?多和孩子聊聊天,关心他玩了什么,看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网络世界再大,也替代不了一个能倾诉、能依靠的家。
四、心理安全:孩子的心情,也值得我们“认真听”
每年中考后,孩子们心理上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波动。有的因为考得好,感觉飘了;有的因为没考好,开始怀疑自己;有的因为中考结束、目标暂时“消失”,出现无所适从……
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只盯着分数,更要关注孩子的心情。
家长朋友,我想提醒您:不是只有“抑郁了”才叫心理问题,情绪长期低落、脾气暴躁、过度沉迷虚拟世界,都是需要关注的信号。
孩子不说,并不代表没事。他们有时候不是不想说,而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我们要做的,是多陪陪他,少批评,多倾听。不要一上来就是“你怎么又玩手机了”“你看看别人多自觉”,这种语言只会让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
教育最大的误区,是以为“成绩解决一切”,但实际上,一个心里有阳光的孩子,才能真正走得远、站得稳。
五、生活习惯:暑假不是“放羊”,更不是“放任”
有的家长说:“假期就让他好好放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