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服装表演专业教学标准(中等职业教育)2025修订.docx
文件大小:32.18 KB
总页数:16 页
更新时间:2025-06-24
总字数:约8.03千字
文档摘要

1

服装表演专业教学标准(中等职业教育)

1概述

为适应科技发展、技术进步对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带来的新变化,顺应服装表演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下服装模特、模特培训、互联网营销、表演策划与组织等岗位(群)的新要求,不断满足服装表演领域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遵循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参照国家相关标准编制要求,制订本标准。

专业教学直接决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专业教学标准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依据。本标准落实中职基础性定位,推动多样化发展,是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服装表演专业教学的基本标准,学校应结合区域/行业实际和自身办学定位,依据本标准制订本校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2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服装表演(750206)

3入学基本要求

初级中等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4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5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文化艺术大类(75)

所属专业类(代码)

表演艺术类(7502)

对应行业(代码)

文化艺术业(88)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模特(4-07-07-03)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

服装模特、模特培训、互联网营销、表演策划与组织……

职业类证书

演出经纪人员资格、网络直播编导、自媒体运营……

6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

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学习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面向文化艺术行业的服装模特、模特培训、互联网营销、表演策划与组织职业,能够从事模特展示、平面拍摄、产品展示、模特培训、表演策划与组织、互联网营销、短视频数字化营销、演出经纪、广告影视表演、服装搭配等工作的技能人才。

7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全面提升知识、能力、素质,筑牢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类通用技术技能基础,掌握并实际运用岗位(群)需要的专业技术技能,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体上须达到以下要求: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掌握与本专业对应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掌握绿色生产、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行业文化,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3)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语文、历史、数学、外语(英语等)、信息技术等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4)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学习1门外语并结合本专业加以运用;

(5)掌握服装表演概论、模特专业形象塑造、服装表演技能、服装表演策划与组织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6)掌握服装表演的基本步伐、造型、转身和展示,以及形体训练等技术技能;

(7)具有表演古典舞和现代舞等舞种的基本能力;

(8)具有在特定场所通过走台表演进行时装动态造型展示的基本能力;

(9)掌握平面拍摄的基本功,能够在摄影摄像机前根据产品特点进行展示,能通过眼神、表情、肢体语言等表现不同角色的特点;

(10)具有一定的服装表演策划与组织能力;具有一定的服装表演技能培训的能力;具有形象设计以及服饰搭配的基本能力;

(11)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具有适应本领域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需求的基本数字技能;

(12)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掌握身体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至少1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

(14)掌握必备的美育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形成至少1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15)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3

8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

8.1课程设置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8.1.1公共基础课程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

应将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外语(英语等)、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教育等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将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