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域辽阔,各地风俗差异甚大,从美食中就可见一斑。今天我们不聊八大菜系,而是聚焦在魔都上海,看看上海菜又有怎样的风情吧!
上海菜又称“沪菜”或“本帮菜”,因为地域的关系,它融合了江苏、浙江、福建、安徽以及江西等周边省份的烹饪风格,尤其是江苏和浙江,对上海菜的影响最大。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处长江入海口,这里肥沃的洪泛区湿地非常适合水稻种植,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因此在上海菜里你会经常发现大米和海鲜的身影。
上海菜的特点是使用大量的酱油、糖、米酒和米醋等,糖醋是典型的上海风味,你也常常能看到上海菜里酱油和糖的比例出现1∶1的情况。
除了传统的上海菜,还有一种被称为“海派菜”的烹饪风格,它结合了中式和西式的烹饪技巧,创造出独特的菜肴,比如上海风格的罗宋汤、炸猪排和土豆沙拉等美食都属于海派菜。
其实,中国东部地区很多地方的美食里都会加入大量的酱油、糖和五香粉等香料,因此许多菜都会呈现红棕色。一些家庭还会调制自家用的酱汁,然后把酱汁秘诀一代又一代传下去。在上海,你能经常听到一个名词叫“浓油赤酱”就是形容这一现象。
不过,这些深色的酱汁并不会压倒菜肴本身的味道,而是和里面的食材融合在一起,增添食材的鲜美度。
那么去上海,有哪些不得不尝的美食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经典的上海食物吧!
可以说,如果你去上海不品尝一下当地的小笼包,那这一趟旅行就是不完整的。
薄薄的包子皮里包裹着鲜美的肉馅和滚烫的汤汁,包子好吃,但是也要注意技巧,否则可能会被烫伤。吃汤包的时候,你必须先开一个小口子,把蒸汽释放出来,然后慢慢喝汤(或者用吸管插入后把汤汁吸出来),最后再品尝包子皮和肉馅。吃包子的时候也可以佐以香醋和姜丝,能够获得全新的风味。
大多数的上海餐厅都会供应小笼包或汤包,但是质量却参差不齐,所以如果你要品尝,最好提前做好攻略。
红烧肉这种家常菜在上海又有了自己的演绎,把咸味、酸味和甜味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红烧肉里加入了用醋、大豆和糖做成的酱汁,呈现鲜亮的颜色和浓浓的酱香,炖好的红烧肉软烂入味,肥而不腻,回味无穷。
图片加载中…
每年9月下旬到10月上旬,阳澄湖的大闸蟹就来到了上海人的餐桌,可以说几乎整个上海都为之疯狂。
图片加载中…
大闸蟹吃起来十分繁琐,但是上海人不厌其烦,似乎连拆解大闸蟹都成了一种享受。
图片加载中…
松鼠桂鱼起源于苏州,但是在上海也很流行。
图片加载中…
鳜鱼需要巧妙的花刀,然后再油炸,最后淋上糖醋汁/番茄汁和松子等。松鼠桂鱼吃起来外酥里嫩、酸甜可口。
图片加载中…
狮子头
狮子头就是比较大个的肉圆,上海的狮子头通常是红烧的做法。
红润油亮的狮子头光是看就让人垂涎欲滴,再加上翠绿的青菜点缀,颜值就更高了。
上海人的早餐是丰盛的,尤其是街头随处可见的小吃手推车,有各种各样的早餐选择。一般来说,早餐供应时间是早上8点到10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早餐选择↓
烧卖
上海人常把烧麦当做早餐,上海版本的烧麦形状像铃铛,脖子小底部圆大,里面满满的都是糯米。
上海烧麦的馅料有猪肉、竹笋、虾肉和羊肉等,除此之外,还有蛋黄和蟹肉等选择。
在上海(也可以说中国南方很多地区),油条不是配豆浆的,而是配米粥。
一碗热腾腾的米粥搭配酥脆喷香的油条,真的是再和谐不过了。
鸡蛋饼
鸡蛋饼也是常见的上海早餐。鸡蛋饼是由鸡蛋、水、面粉和玉米淀粉等做成的,煎烤过后外部酥脆,内里柔软。
鸡蛋饼的馅料有很多,常见的有鸡肉、香肠、热狗、土豆丝、豆腐皮、海带、葱和辣酱等等。
山东煎饼
山东煎饼可以说在全国大多数城市都可以找到。它的饼皮像纸一样薄,且十分酥脆。
山东煎饼的馅料和鸡蛋饼的馅料一样多,最常见的是馅料、肉丝、香肠、生菜、葱、酱料等等。
葱油饼
不同于鸡蛋饼和山东煎饼,葱油饼是纯正上海血统。
顾名思义,葱油饼的主要食材就是面粉、葱和油,传统选用的葱是本地的小香葱,油则是猪板油,做法是先煎后烘,一口咬下去酥脆喷香。
豆浆
上海早餐的“四大金刚”就是大饼、油条、粢饭和豆浆。豆浆可以冷吃也可以热食,它甜度适中,口感舒适。在早餐摊上,豆浆通常搭配煎饼或蒸包。
包子
上海的包子馅料也有很多,猪肉末是最常见的,除此之外,蔬菜包和豆沙包也很受欢迎。
包子是便宜又饱腹的早餐选择,新鲜出炉的毫无疑问是最美味的。
粢饭
粢饭在整个江南都很流行,在上海也不例外。常见的组合是粢饭和油条,除此之外,也可以加上咸菜或榨菜等。
不过早期的粢饭大部分是甜的,热气蒸腾的粢饭加上白糖就很美味了。
除了以上的早餐小吃,还有许多上海的街头美食,接下来我们也来盘点一下~
蟹壳黄
蟹壳黄有咸味的也有甜味的,因为外形和煮熟的蟹壳有相似之处而得名,在过去,它也被称为“穷人的大闸蟹”。
蟹壳黄呈金棕色,外壳曾片状,撒上了芝麻。蟹壳黄常见的馅料有糖、洋葱或海苔等。
生煎包
生煎包其实就是煎过的小笼包,底部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