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3节 内能(大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pdf
文件大小:450.62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24
总字数:约4.89千字
文档摘要

第十三章内能(大单元教学设计)

第3节内能

学习内容第2节内能

课型课时理论研究型1课时

一、物理观念

1.深入理解内能的概念,即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

能的总和,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内能的本质。

2.明确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能运用这些关系解释

生活中常见物体内能变化的现象。

3.掌握热传递和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理解热传递过程中

内能的转移以及做功过程中内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

二、科学思维

1.通过类比机械能与内能,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提

升知识迁移能力。

2.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分析内能的本质,培养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

到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

课时目

3.在探究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中,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

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提升科学思维水平。

三、科学探究

1.经历“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会正确使用实验

器材,如空气压缩引火仪等,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2.能够设计实验验证热传递和做功对物体内能的影响,学会观察实验

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科学结论,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在实验探究中,能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

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体验完整的科学探究流程。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生活中与内能相关的现象,如摩擦生热、热传递导致物体温度

变化等,激发对物理学科的探究兴趣,养成关注生活中物理现象的习惯。

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实

验事实和数据,敢于质疑和创新。

3.了解内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如热机利用内能做功、取暖

设备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等,认识到物理知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增

强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和责任感。

学生能准确阐述内能的概念,分析影响内能的因素,解释生活中物体

内能变化现象;实验中规范操作,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做功和热传递改变

达成评价

内能,依据数据得出结论;主动关注生活内能现象,实验时秉持严谨态度,

体现科学探究素养与责任意识。

1.冬天搓手会感到暖和,能量从何而来?这与物体的内能有什么关

系?

驱动性问2.烧开水时,壶盖被水蒸气顶起,其中蕴含怎样的能量转化?水蒸气

题的内能如何变化?

3.为什么相同温度的一杯水和一桶水,它们的内能不同?影响物体内

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1.内能(10分钟)

知识回顾导入:回顾分子动理论知识,提问学生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

规则运动,那运动的分子是否具有能量?引导学生思考微观分子运动与能

量的联系,引入内能概念。

概念讲解:详细讲解内能定义,强调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

与分子势能总和。结合动画展示,说明分子动能与分子热运动速度有关,

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相关。举例说明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如0℃的冰块,

学习活动

其分子仍在运动,具有内能。

影响因素探讨: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