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ADHD-RS-IV完整详细版资料.docx
文件大小:21.62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24
总字数:约2.03千字
文档摘要

ADHD-RS-IV(第四版ADHD分级量表):

每条症状描述以DMS-IV为标准,每条症状分0~3分,4个等级。

完全没有

有一点点

还算不少

非常的多

1、在功课、工作或其他活动中,常常不能密切注意细节或常常发生由于粗心大意所致的错误

0

1

2

3

在作业或游戏活动中,常常难以保持注意力

0

1

2

3

别人与他说话时,常常似乎不留心听

0

1

2

3

常常不能听从指导去完成功课、家务或工作任务(不是由于违抗行为和对指导不理解)

0

1

2

3

常常难以安排好作业或活动

0

1

2

3

常常回避、讨厌或勉强参加那些要求保持精神集中的作业(如家庭作业)

0

1

2

3

常常遗失作业或活动所需的物品(例如,玩具、作业本、铅笔、书本或工具)

0

1

2

3

常常因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0

1

2

3

常常在日常活动中忘记事情

0

1

2

3

10、常常手或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不停扭动

0

1

2

3

在教室内或在其他应该坐好的场合,常常离开座位

0

1

2

3

12、在不恰当的场合常常过多地走来走去或爬上爬下(少年或成人可能只有坐立不安的主观感受)

0

1

2

3

13、常常难以安静地游戏或参加业余活动

0

1

2

3

常常不停地活动,好象“受发动机驱动”

0

1

2

3

常常讲话过多

0

1

2

3

他人的问话还未完结便急着回答

0

1

2

3

对需要轮换的事情常常不耐烦等待

0

1

2

3

常常打断或闯入他人的谈话或游戏

0

1

2

3

一、ADHD核心表现

1.注意缺陷(Inattention)

典型表现:

粗心犯错(作业、工作细节疏漏);

难以维持注意力(听课、对话易分心);

回避需持续专注的任务(如填报表、长文阅读);

丢三落四(钥匙、证件频繁遗失);

日常健忘(忘记约会、缴费截止日)。

2.多动冲动(Hyperactivity-Impulsivity)

多动表现:

坐立不安(课堂扭动、会议中离席);

过度喧闹(难以安静参与活动);

“马达式”行为(不停跑动、攀爬);

冲动表现:

插话抢答(未听完问题即回应);

缺乏耐心(排队困难、打断他人游戏);

冒险行为(无预警横穿马路)。

年龄差异化特征

年龄阶段

儿童(6-12岁)

青少年/成人

注意缺陷

作业拖拉、书包杂乱

拖延症、时间管理混乱、工作频繁跳槽

多动冲动

课堂离座、抢夺玩具

内心焦躁、频繁抖腿、冲动消费

关键点:

症状需持续≥6个月,且在≥2种场景(如学校、家庭)造成功能损害;

约65%儿童患者症状持续至成年(成人ADHD常被漏诊)。

二、诊断流程与鉴别

1.诊断标准(DSM-5)

需满足注意缺陷或多动冲动症状群中的≥6项(17岁以上≥5项)。

鉴别诊断

易混淆疾病 鉴别要点

焦虑障碍 注意力不集中源于担忧,无多动冲动

双相情感障碍 注意力波动与躁狂/抑郁发作相关

学习障碍 学业困难局限于特定领域(如阅读、数学)

睡眠障碍 嗜睡导致注意力下降,改善睡眠后缓解

3.评估工具

儿童:Conners父母/教师量表、SNAP-IV量表;

成人:ASRS自评量表、WAIS-IV认知测试;

客观检查:QBTest(红外追踪注意力任务表现)

1.药物治疗

药物类型

代表药物

机制

适用人群

中枢兴奋剂

哌甲酯(专注达?)

抑制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

6岁以上儿童及成人

赖氨酸安非他明

非兴奋剂

托莫西汀(择思达?)

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共病焦虑、物质滥用者

胍法辛缓释片

α2受体激动剂

不耐受兴奋剂者

用药注意:

兴奋剂可能抑制食欲、升高血压(需定期监测身高体重、心电图);

托莫西汀需持续2-4周起效,自杀意念风险需警惕(青少年尤其)。

2.行为干预

儿童:

父母培训:学习代币制奖励、反应代价法(如违规扣游戏时间);

学校干预:座位靠近讲台、任务拆分、额外答题时间;

成人:

认知行为疗法(CBT):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冲动控制“暂停5秒”技巧;

执行功能训练:使用清单APP(如Todoist)、环境降噪(降噪耳机)。

3.前沿疗法

神经反馈训练:通过EEG实时反馈调节脑电波(θ/β波比例);

数字疗法:FDA批准的EndeavorRx?(游戏化注意力训练);

经颅磁刺激(TMS):针对药物无效的成人患者(2024年临床研究显示前额叶刺激可改善执行功能)。

四、共病管理与长期预后

1.常见共病

儿童:对立违抗障碍(ODD,40%)、学习障碍(30%)、抽动症(20%);

成人:抑郁症(50%)、焦虑症(47%)、物质滥用(25%)。

治疗原则:优先治疗更损害功能的共病(如重度抑郁),避免兴奋剂加重焦虑。

预后影响因素

积极因素

消极因素

早期规范治疗

低社会经济地位

家庭支持系统稳固

共病品行障碍/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