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文本之材料分析概括
考点1.信息提炼与概括
非连续性文本中最为常见的知识考点,这一类题目会提供一段或几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要求对材料进行信息筛选、分析、整合。
解题方法:
1、综合阅读材料。
2、归纳材料主旨大意。
3、若是表格题要注意每个横行与纵列的关系,及表格内例句的格式。
【例题剖析】
【例1】(2024·宁夏·中考真题)阅读回答问题。
【科学?现实】
通过科幻电影的特效制作,我们看到了幻想与现实的交织。如果说这些还停留在想象的层面,那么当科学的力量照进现实,我们就能够见识到杰出的成就。阅读下面的材料,了解我国科技创新引领下的现代化建设成就:
材料一:
2024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路线完成情况。
?
图表来源:《人民日报》(2024年05月23日)
材料二:
记者日前从交通运输部获悉:《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路线方案》已编制完成,主骨架各条轴廊通道的路线走向和枢纽节点已明确,“6轴、7廊、8通道”由“示意图”变成“路线图”。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加大工作力度,着力将“路线图”变成“施工图”。
摘自《人民日报》(2024年05月23日),有删改
材料三:
2021年2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发布,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路线方案由6条主轴、7条走廊、8条通道组成,实体线网里程约29万公里。到2025年,主骨架利用率显著提高,运行效率、服务质量和统筹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实体线网里程达到26万公里左右。到2030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基本建成,实体线网里程达到28万公里左右。到2035年,主骨架全面建成,网络韧性显著增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拥有世界一流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全面建成交通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摘自2022年10月《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意见》,有删改
阅读上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主要信息。
2.结合三则材料,综述我国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设的构想。
【答案】1.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空间布局已基本完成。
2.依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每5年一个时间节点逐步实施,到2035年建成“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实现多种交通网覆盖全国。到本世纪中叶(预计用约25年的时间),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拥有世界一流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全面建成交通强国。
【详解】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路线建成率约90%,已联通全国超80%县市区,可概括: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空间布局已基本完成。
2.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根据材料三“2021年2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发布”“到2025年,主骨架利用率显著提高,运行效率、服务质量和统筹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实体线网里程达到26万公里左右”“到2030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基本建成,实体线网里程达到28万公里左右”“到2035年,主骨架全面建成”“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可知,时间:每5年一个节点逐步实施,目的: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拥有世界一流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全面建成交通强国。据此回答即可。
■■■
考点2.信息的筛选和辨析
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是对学生思维判断的检测,常以简答题的形式设题。解题时要将题干的信息,对应原文文本进行梳理分析,细心地进行筛选与概括,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做这种题目,常常采用四步解题法:
(1)一审——仔细审题干,抓住题干的中的限定角度、范围、时间、空间等关键词,明确筛选的的方向,然后根据要筛选的方向,回归文本,锁定答题的区间。
(2)二提——在答题区间内仔细筛选相关信息,做到准确、全面,还需借助一定的方法。
①抓关键语句法。抓住总起句,结尾句或提问式语句,抓住给出概念或解说的句子,抓住进行比较或分析后得出结论的句子等。
②抓关键词法。抓住诸如“首先”“其次”“另外”“还有”“也”“除此之外”等提示性词语或者标点符号来筛选信息。
③“点面结合”法。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个部分,这就要求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
(3)三整合——对筛选出来的关键信息进行整合。有些信息可直接整合,有些信息除了文中的语句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的语言,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需注意表述的准确和简洁。我们在整合时,尽量用原文中的词语,尽量不用修饰语,用自己话概括时,尽量用短句。
(4)四校对——答案形成后,与题干的问法、字数要求、赋分进行对照,检查有无漏掉的要点,答题时分点作答。
【例题剖析】
【例1】(2024·山东济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