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25年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招聘教师(第二批)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其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共30题)
1、当人刚有压力感时,食欲一般是被抑制的,因为这时候大脑底部的下丘脑面对反应,释放肾上腺皮质激素,这将抑制食欲。同时,大脑还发送信号给肾上腺,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激发人体的“战斗或逃跑”应激反应,这也会抑制食欲。但是如果产生压力的因素一直存在,压力感久久不消,肾上腺会分泌皮质醇,进而增加人的动机意识,人的食欲也会随之增加。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
??A:食欲降低或增加与人的压力感有关
??B:皮质醇是导致食欲增加的主要激素
??C:下丘脑对人的压力感反应非常明显
??D:人的应激反应会严重影响人的食欲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文段首句先说明了当人刚有压力时受到下丘脑和肾上腺素的影响食欲被抑制,转折后通过反面论证分析了另一种情况,即当压力一直存在时肾上腺又会通过分泌皮质醇增加食欲,故文段旨在说明压力对食欲的影响。A项是对压力和食欲影响关系的直接概述,当选。
B项,“皮质醇”对应转折后分析的另一种情况,表述片面,且未提及核心话题“压力”排除;
C项,下丘脑和压力的关系是转折前的一种情况,表述片面,且未提及核心话题“食欲”,排除;
D项,“应激反应”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本题选A。
?
2、①北极快速升温导致北冰洋海冰大量融化
②北冰洋海冰覆盖面积快速后退,诱发太平洋携带“腐蚀性”的酸化海水大范围入侵
③过去20年,北极升温幅度是全球平均升温幅度的6.7倍
④每年夏季,北极的开阔水域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容易入侵北极海水,导致其上层水体的酸度升高
⑤这也是导致北冰洋酸化海水快速扩张的最主要原因
⑥与此同时,全球变化和北极变暖引起的北极海洋环流和大气模态异常,让北冰洋酸化雪上加霜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④⑤⑥②
??B:④⑥③①⑤②
??C:③①④⑥②⑤
??D:②⑥④①③⑤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对比首句,①句介绍“北极快速升温”所带来的结果,即北冰洋海冰大量融化;②句指出北冰洋海冰面积减少诱发了酸化海水大范围入侵;③句指出过去20年,北极快速升温;④句指出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会使北极海水酸度升高。对比发现,应先出现北极快速升温,随后造成海冰融化,进而带来酸化海水入侵这一结果,即应存在③①②的顺序,排除A、D两项。对比B、C两项,发现⑤句出现指代词“这”,可利用指代词捆绑解题。②句介绍北冰洋海冰面积减少诱发了酸化海水大范围入侵,与⑤句“北冰洋酸化海水快速扩张的最主要原因”衔接得当,因此②句在⑤句的前面,排除B项,锁定C项。
故本题选C。
【文段出处】《北冰洋成全球海洋酸化“放大镜”》
?
3、故宫和长城,已成为历史的记忆,早已失去了它们原有的阻隔意义。那么,会不会有一天,今天这些雨后春笋般冒出的种种“围墙”,也会在历史的风雨中连同到处都是的“岗哨”一起悄然消失,把一个广阔的世界,还给本来开放的这片土地?
最合适作为这段文字标题的一项是:
??A:时代的“围墙”
??B:“围墙”与“大门”
??C:“围墙”与限制
??D:“围墙”的象征意义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文段首句先强调了故宫和长城早已失去了原有的阻隔意义。接着谈到今天的种种“围墙”和“岗哨”会不会在未来也一起悄然消失,把广阔的世界还给开放的这片土地。故文段重点强调的主体应该是“围墙”和“岗哨”,标题应和文段重点强调的内容一致,对应B项。“岗哨”是“大门”的门卫,故“岗哨”可以理解为“大门”。其他选项均未涉及“岗哨”的相关内容,表述片面,均可排除。
故本题选B。?
【出处】《“围墙”与“大门”》
?
4、今天,人们往往以为老虎一直都生活在山上,并不知道它们从平原退出的历史。唐宋时期,随着经济文化中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华南虎彻底退出平原地区。之后出现的“调虎离山”、“放虎归山”、“坐山观虎斗”等成语,表明当时人们已经误认为老虎是山地物种,并不知道老虎是因为人类活动的侵犯而“被逼上山”的。
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描述老虎随人类活动退向山区的历史
??B:澄清人们对老虎生活区域的认识误区
??C:说明了老虎“被逼上山”的时代背景
??D:分析人类活动对老虎生存环境的影响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本题属于中心理解题。文段是总-分结构,首句提出观点,即“人们往往以为老虎一直都生活在山上,并不知道它们从平原退出的历史”,也就是人们对老虎的生活区域存在误解;后文通过唐宋时期人口迁徙将老虎赶出平原的史实,以及一些“误认为老虎是山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