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实践教程第六章劳动创造社会价值
劳动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人本身,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最终都要靠劳动来实现。人们不仅通过劳动创造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而且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情感上的满足。在劳动的环境中,我们得到了不可缺少的人类间的交流;从劳动的成果上,人们得到了更大的满足。劳动既是立身的根本,也是评判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一个人为社会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越多,人生价值就越丰富。事实上,劳动的过程,就是实现人生价值、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本章以现代社会为背景,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将劳动分为农业生产劳动、工业生产劳动和科学劳动,并从这三个方面阐述劳动创造的社会价值。本章导读
知识目标(1)了解劳动的类型。(2)了解各类型劳动的特点。学习目标
素质目标(1)理解各类型劳动创造的社会价值。(2)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3)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劳动价值观。学习目标
大学生回乡当农民引热议来自广东佛山三水区大塘镇莘田村的杨亚,是一名90后,2017年毕业于广东海洋大学水产专业。杨亚在校期间表现非常优秀,取得了留校任教的资格,但最终他选择了回老家养殖澳洲淡水龙虾。村民都纷纷议论,觉得一个大学生跑来农村干农活,真是可笑。父母没说什么,但是杨亚能看出他们的失望。杨亚没有解释太多,专心养殖起自己的龙虾。最终他让自己渡过一次次难关,成为村里的“龙虾大户”。看到杨亚创业成功后,村民也开始向他学习,利用龙虾养殖让自己发家致富。【思考与讨论】你如何看待杨亚放弃留校任教的资格,回农村创业的做法?为什么?课前讨论
第一节农业生产劳动创造社会价值第二节工业生产劳动创造社会价值第三节现代科学劳动创造社会价值
第一节农业生产劳动创造社会价值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中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我们深受农耕文化的熏陶,对农民、农村怀有特殊的感情。了解什么是农业、了解我国农业生产是我们理解农业生产劳动创造社会价值的基础。第一节农业生产劳动创造社会价值
一、农业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部门,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它是通过培育动植物产品从而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生产的部门是种植业,利用土地上水域空间进行水产养殖的是水产业,又叫渔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采伐林木的部门是林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或者直接利用草地发展畜牧的是畜牧业。对这些产品进行小规模加工或者制作的是副业,它们都是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这些景观或者所在地域资源进行开发并展示的是观光农业,又称休闲农业,这是新时期随着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发展而产生的新型农业形式。广义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包括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一)农业的概念第一节农业生产劳动创造社会价值
一、农业我国农业的起源问题,是学术界十分关心的课题。我国考古学界几十年来一直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学术课题进行探索,在江淮河汉诸流域及广大地域内进行调查、发掘,发现了一批遗址,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1986年在河北省徐水县发现的南庄头遗址。在发掘的60余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了一条小灰沟和草木灰层,出土了兽骨、禽骨、鹿角、蚌、螺壳、木炭、石料,以及石器、骨角器、木板、木棒、夹沙红陶片等与居民生活有关的文物。特别是作为谷物加工工具的石磨盘和石磨棒在遗址中出土,说明当时农作物栽培业已出现。据科学家鉴定,它比磁山文化还早,甚至比江西万年仙人洞、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还早上千年。它是中国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年代最早的一处,把我国农业起源的时间上推至万年以前。(二)农业的起源第一节农业生产劳动创造社会价值
拓展阅读后稷讲学相传距今四千多年前,炎帝后裔有邰氏的女儿名叫姜螈,经常外出散步。有一天,她偶然发现地面上有一个巨人足迹,觉得好奇,有意踏上去,后来就怀孕生子。人们认为这个无父亲的孩子是个“不祥之物”,就把他抛弃了三次,先后扔在小巷、冰河和森林里,奇怪的是每次都有牛羊、飞鸟和人相救。姜螈认为他是个神孩,就又抱回养育,起名叫“弃”。弃是个有志气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农艺,在母亲姜螈的教导下很快掌握了农业知识。他看到人们仅仅靠打猎维持生活,食物太单调,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心里非常难过,就决心想个办法来保证人类能生存下去。他想着想着上了山坡,看到满山遍野的树木和花草,突然灵机一动,人们为什么总要渔猎吃肉呢?这些树木的果实、茎叶能不能吃呢?于是,他便决定亲口尝一尝各种野生植物的滋味,以确定哪些能吃、好吃,哪些不能吃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