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春季学期专任教师招聘模拟试卷
第一部分单选题(80题)
1、像华为手机这样的主流手机厂商针对不同人群,推出拍照手机、青春风格类型的手机等。这属于()。
A.地理细分
B.人口细分
C.心理细分
D.行为细分
【答案】:B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对市场细分类型的理解。市场细分是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的不同,把整个市场划分成不同的消费者群的过程,常见的细分类型有地理细分、人口细分、心理细分和行为细分。地理细分是按照消费者所在的地理位置以及其他地理变量(包括城市农村、地形气候、交通运输等)来细分市场。而题目中未涉及地理位置相关内容,所以并非地理细分。人口细分是指企业按照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年龄、性别、收入、职业、教育水平、家庭规模、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等)来细分市场。华为手机根据不同人群推出不同类型手机,这里的不同人群体现了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差异,属于人口细分的范畴。心理细分是按照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个性等心理变量来细分消费者市场。题目中没有体现出生活方式、个性等心理方面的因素,所以不是心理细分。行为细分是企业按照消费者购买或使用某种产品的时机、消费者所追求的利益、使用者情况、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使用率、消费者对品牌(或商店)的忠诚程度、消费者待购阶段和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等行为变量来细分市场。题目中未涉及这些行为相关的内容,因此也不是行为细分。综上,答案为人口细分。
2、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项权利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中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A.平等权
B.言论自由
C.宗教信仰自由
D.批评、建议和检举权
【答案】:B
【解析】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平等权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同等保护的权利,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不属于政治权利和自由。言论自由是指公民有权通过各种语言形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它是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可以通过言论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表达政治意愿等。宗教信仰自由是指公民依据内心的信念,自愿地信仰宗教的自由,这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并非政治权利和自由。批评、建议和检举权属于公民的监督权,是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权利,它与政治权利和自由有所区别。所以属于公民基本权利中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是言论自由。
3、以下诗句描述的是中国农民丰收节气象的是()。
A.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B.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C.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D.行过冬至后,冻闭万物零
【答案】:C
【解析】中国农民丰收节于每年秋分日举办。需要判断哪句诗描述的是该时间的气象。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反映的是春分时节,此时处于春季,并非中国农民丰收节所在的秋分时节。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指的是五月,对应农历五月,大致为夏季,不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时间。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描述的是燕去秋来,明确指出秋季到了这个时刻,契合秋分这个秋季重要节气,与中国农民丰收节对应的秋分时间相符。行过冬至后,冻闭万物零描绘的是冬至之后万物冻结的景象,冬至在冬季,和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时间不同。综上,描述中国农民丰收节气象的诗句是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4、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是()。
A.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朴素的光辉照耀我
B.我的心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
C.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
D.所有这些语言手段,尖锐、泼辣、犀利有力,像一颗颗威力无比的枪弹,戳穿了敌人的心脏
【答案】:A
【解析】此表述存在错误,将“青菜”比作“土地美丽的女儿”,但“青菜”不能作为“光辉”的发出者,这属于修辞误用。
5、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
A.客观条件
B.主观条件
C.必要条件
D.充分条件
【答案】:B
【解析】道德的产生需要诸多条件。客观条件通常是指外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素,比如社会经济关系等,而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并非客观条件。必要条件意味着缺少该条件事物就不能产生,但道德产生的必要条件是更广泛的如社会关系、社会分工等,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本身不能等同于必要条件。充分条件是指只要具备该条件事物就必然产生,但仅有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并不足以充分导致道德的产生。主观条件强调人自身的意识、认知等方面的因素。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使得人们能够认识到自身与他人、社会的关系,能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和判断,这为道德的产生提供了内在的主观基础和动力。所以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6、在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