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文言文题目答案及翻译.doc
文件大小:24.3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4
总字数:约2.75千字
文档摘要

文言文题目答案及翻译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沛公军霸上”中“军”的意思是()

A.军队B.驻军、驻扎C.军事D.军营

答案:B

2.“徐公何能及君也”中“及”的意思是()

A.赶上B.比得上C.到D.趁着

答案:B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中“刺”的意思是()

A.讽刺B.指责C.用刀刺D.刺激

答案:B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绝境”的意思是()

A.没有出路的境地B.与世隔绝的地方C.非常危险的地方D.优美的地方

答案:B

5.“属予作文以记之”中“属”的意思是()

A.属于B.类C.同“嘱”,嘱托D.连续

答案:C

6.“迁客骚人”中“迁”的意思是()

A.升迁B.贬谪C.调动官职D.迁移

答案:B

7.“佳木秀而繁阴”中“秀”的意思是()

A.秀丽B.茂盛C.表演D.出众

答案:B

8.“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中“焉得”的意思是()

A.怎么会B.哪里得到C.怎么能D.于是

答案:A

9.“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中“遗”的意思是()

A.遗留B.给予C.遗失D.剩下

答案:B

10.“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中“间”的意思是()

A.中间B.参与C.间隔D.夹杂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下列句子中,“之”用作代词的有()

A.肉食者谋之B.公与之乘C.小大之狱D.登轼而望之

答案:ABD

2.下列词语中,古今意义相同的有()

A.妻子B.交通C.无论D.感慨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属于判断句的有()

A.陈胜者,阳城人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答案:ABCD

4.下列句子中,“其”用作语气词的有()

A.安陵君其许寡人B.其真无马邪

C.其如土石何D.吾其还也

答案:ABCD

5.下列词语中,有通假字的有()

A.百废具兴B.属予作文以记之C.便要还家D.玉盘珍羞直万钱

答案:ABCD

6.下列句子中,“以”表示“凭借”的有()

A.何以战B.以君之力C.皆以美于徐公D.以刀劈狼首

答案:AB

7.下列句子中,“而”表示转折关系的有()

A.人不知而不愠B.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学而不思则罔D.温故而知新

答案:ABC

8.下列句子中,“为”表示“被”的有()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山峦为晴雪所洗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答案:ABC

9.下列句子中,“于”表示“在”的有()

A.战于长勺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受任于败军之际D.皆朝于齐

答案:ABC

10.下列句子中,“则”表示“就”的有()

A.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然则何时而乐耶D.入则无法家拂士

答案:AB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斗折蛇行”中“斗”“蛇”都是名词作状语。()

答案:对

2.“不蔓不枝”中“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对

3.“必先苦其心志”中“苦”是使动用法。()

答案:对

4.“一鼓作气”中“鼓”是名词。()

答案:错(“鼓”是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5.“皆若空游无所依”中“空”是名词。()

答案:错(“空”是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6.“衔远山,吞长江”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答案:对

7.“其岸势犬牙差互”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对

8.“往来翕忽”中“翕忽”形容轻快敏捷的样子。()

答案:对

9.“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秋”指秋天。()

答案:错(“秋”指时候)

10.“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中“痛恨”古今意义相同。()

答案:错(“痛恨”古义是痛心遗憾,今义是深切地憎恨)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桃花源记》中作者所描绘的桃花源的特点。

答案: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社会安宁,人们生活和乐,没有压迫剥削;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关系和睦;与世隔绝,是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是如何劝谏齐王的?

答案: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的亲身经历为喻,先叙述自己的受蒙蔽情况,再由此及彼,以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