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文学的基本功能之一是()
A.宣传B.审美C.教育
答案:B
2.最早提出“意境”概念的是()
A.王昌龄B.王国维C.司空图
答案:A
3.诗歌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情感性B.叙事性C.音乐性
答案:B
4.下列属于文学风格的特征是()
A.单一性B.稳定性C.变动性
答案:B
5.文学活动四要素中,()是文学活动的基础。
A.世界B.作者C.读者
答案:A
6.从作品的结构类型看,《红楼梦》属于()
A.线性结构B.网状结构C.圆形结构
答案:B
7.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不包括()
A.内指性B.形象性C.逻辑性
答案:C
8.下列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代表的是()
A.巴尔扎克B.雨果C.托尔斯泰
答案:B
9.文学接受的主体是()
A.作者B.作品C.读者
答案:C
10.叙事的三个层面不包括()
A.叙述语言B.叙述内容C.叙述背景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文学的文化意义包括()
A.传达人生体验B.发展语言艺术C.揭示生存境遇
答案:ABC
2.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有()
A.文学言语层B.文学形象层C.文学意蕴层
答案:ABC
3.下列属于小说三要素的是()
A.人物B.情节C.环境
答案:ABC
4.文学风格的类型包括()
A.简约与繁丰B.刚健与柔婉C.平淡与绚烂
答案:ABC
5.文学批评的方式有()
A.伦理批评B.社会历史批评C.审美批评
答案:ABC
6.文学活动的构成要素有()
A.世界B.作者C.作品D.读者
答案:ABCD
7.文学语言的特点有()
A.形象性B.含蓄性C.情感性
答案:ABC
8.下列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特点的是()
A.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B.注重细节描写C.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答案:ABC
9.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包括()
A.共鸣B.净化C.领悟
答案:ABC
10.叙事的构成包括()
A.叙述内容B.叙述话语C.叙述动作
答案:ABC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只强调审美。()
答案:错
2.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答案:对
3.所有文学作品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答案:错
4.文学风格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答案:错
5.文学批评的标准是唯一的。()
答案:错
6.文学活动只发生在读者阅读作品的时候。()
答案:错
7.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没有区别。()
答案:错
8.浪漫主义文学更注重现实描写。()
答案:错
9.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都是相同的。()
答案:错
10.叙事视角就是作者的视角。()
答案:错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答案: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既具有审美特性,又具有意识形态特性。它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既有情感、想象等审美因素,又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思想倾向,在审美中实现意识形态功能。
2.简述文学形象的特征。
答案:文学形象具有具体可感性,能唤起读者的直观感受;具有艺术概括性,以个别表现一般;具有审美理想性,渗透作者审美观念;还具有审美属性,能带来审美愉悦。
3.简述文学作品的情节与结构的关系。
答案:情节是作品中人物活动及事件发展演变过程,结构则是对情节等内容的组织安排。结构为情节搭建框架,使情节有序呈现;情节依据结构展开,二者相互依存,共同塑造文学作品。
4.简述文学接受的意义。
答案:文学接受能使作品实现其价值,读者通过接受丰富自身审美经验,提升精神境界。同时,文学接受反馈于创作,促使作者调整创作方向,推动文学发展。
五、讨论题(每题5分,共4题)
1.讨论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答案:文学源于社会生活,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为文学提供创作素材。同时,文学又反作用于社会生活,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变革,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和引导功能,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2.结合具体作品,谈谈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答案:以诗歌为例,文学语言具内指性,如“悠然见南山”,营造内在艺术世界。有形象性,使读者如临其境。还具含蓄性,言有尽而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