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第一节质的研究法概述
一、质的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质的研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古希腊。质的研究中一个最主要的方法“民族志”(ethnography)的词根“ethno”就是来自希腊文中的“ethnos”,意指“一个民族”或者“一个文化群体”。“民族志”是指对人以及人的文化进行详细的、动态的、情境化描绘的一种方法,探究的是特定文化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这种方法要求研究者长期地与当地人生活在一起,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获得对当地人及其文化的理解。
最早的民族志发源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学者对世界上其他地区残存的“原始”文化所产生的兴趣,他们希望通过对异文化的了解反观自己的文化发展历程。
;19世纪下半叶以前,民族志的研究一般是使用一些探险家、贸易商、传教士所写的文字资料作为研究异文化的材料,很少有学者亲自到实地搜集第一手的资料。实地调查的第一人是德籍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Boas)。这个时期实地研究的重点主要放在如何从文件中挖掘当事人的观点与态度,对于研究者个人在搜集资料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从1930年到1960年,随着殖民主义的衰落以及非洲和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西方的人类学开始受到独立国家人民的排斥,因此西方人类学家也逐渐具有了自我反省的意识,意识到自己实际上受殖民主义国家利益的驱使,要保持学术上的“价值中立”是不可能的,意识到自己作为研究者没有给予当地文化应有的“尊重”,开始对自己作为研究者的“政治”身份和权力地位进行认真的反思,并逐渐将注意力放到对历史文献、语言学以及自己国家本土文化的研究上面。
20世纪60年代以后,质的研究受现象学和阐释学的进一步影响,质的研究者们进一步意识到,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双方彼此互动、共同理解的过程,研究者本人是最主要的研究工具,研究者的工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研究的结果。;二、质的研究的特点
(1)质的研究是在自然的情境中进行的
(2??质的研究是通过描述性的手法进行的
(3)质的研究强调以整体的观点看待研究现象
(4)质的研究是通过归纳的思维方法建构理论
(5)研究者本人是研究的工具,在质的研究过程中承认并反思研究者的价值取向;第二节质的研究的实施程序
一、设计研究课题
(1)确定研究问题
(2)了解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3)确立研究个案与研究方法
(4)思考研究价值
(5)确立研究工作的预期方案与步骤;二、抽样
在质的研究中,具体的抽样方式主要包括:
1.机遇式抽样
机遇式抽样是一种见机行事的抽样方式,即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的抽样。
2.滚雪球式抽样
这是一种通过知情人士不断扩大样本量的方式。
3.方便抽样
方便抽样是指受自己实际情况中种种因素的限制,研究者在选取被研究者时只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这是一种“懒人”的抽样方法,省时、省力、省钱。;三、资料的搜集
(一)进入现场并维持关系
1.思考“守门员”的问题
2.选择进入现场的公开程度
3.接触被研究者,争取获得对方的支持
4.妥善处理进入现场失败的情况
(二)资料的搜集方式
1.访谈
研究者在访谈过程中的活动主要包括提问、倾听、回应和记录。
2.观察
3.搜集实物
;四、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是对所搜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使其逐步趋于系统化和条理化。
(一)资料的整理
资料的整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料搜集过程中的补充整理。二是资料搜集到饱和程度以后的编号整理。
(二)资料的分析
1.资料分析的过程
分析资料的第一步是反复阅读原始资料,第二步是登录和编码,第三步是寻找“本土概念”。
2.资料分析的方式
1)类属分析。
2)情境分析。
;第三节质的研究的报告撰写
一、质的研究报告的主要结构
质的研究报告与量的研究报告在结构上是类似的,主要结构包括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背景与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研究结果的表达以及研究结果的检验等。与量的研究报告相比,质的研究报告更加灵活:其一,开始撰写报告的时间灵活。质的研究报告不一定要等到资料搜集至饱和后才开始动笔,可以边写边搜集资料。其二,结构灵活。在质的研究报告中,问题的提出、研究结果的检验等部分不一定要在研究报告中全部出现。其三,研究报告的结构呈现的顺序灵活。在质的研究报告中,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甚至可以将研究的结果放在报告的前面。;二、质的研究报告的撰写风格
(1)现实主义的故事
(2)忏悔的故事
(3)印象的故事
(4)规范的故事
(5)联合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