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第一节个案研究法概述
一、个案研究法的起源和含义
个案研究法,又称个案法、案例研究法、个案研究。早在20世纪初,个案研究法就已成为主流研究工具,使用这种方法最多的是美国的芝加哥学派。20世纪20年代,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之间的辩论日益激烈。与科学的统计法相比,个案研究法因为没有客观的数据支持而给人以不科学的感觉。1935年以后,个案研究法的使用频率越来越低,取而代之的是科学的量化方法。20世纪50年代,定量研究法已经成为主流的研究方法。然而,到20世纪60年代,研究人员开始意识到量化方法的局限性,于是,个案研究法又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随着社会科学各领域研究的发展,质的研究因其特殊的功能和优势在西方社会科学界被逐渐接受和应用,并获得了较大发展。;综合上来看,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或现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是一种经验性的研究,而不是一种纯理论性的研究。个案研究的意义在于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而不是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具体到教育科学研究领域,个案研究就是广泛搜集个例的资料,彻底了解个例现状及发展历程,对单一研究对象的典型特征进行深入而缜密的全面研究分析,确定问题症结,进而提出修改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这里的个例既可以是一个人、一种课程、一个机构,也可以是一个事件或一个过程等。
;二、个案研究法的哲学基础
(一)现象学
现象学是指20世纪在西方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不是一套内容固定的学说,而是一种通过“直接的认识”描述现象的研究方法。
(二)阐释学
阐释学是一门关于对意义的理解和解释的理论和哲学。
;三、个案研究法的特点
(一)研究对象的单一性和典型性
(二)研究方法的综合性和灵活性
(三)研究过程的深入性和全面性
(四)研究结果的描述性和追踪性;四、个案研究的种类
(一)按研究内容、适用范围及目的划分
1.诊断性研究
2.指导性研究
3.探索性研究
(二)按研究对象划分
可划分为以个人为单位的个案研究和以团体为单位的个案研究。
(三)按观察方法和观察情境划分
从观察方法和观察情境两个维度出发对个案研究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结构式观察法和非结构式观察法,观察情境则有人工的和自然的两种。若将两个维度结合起来,则可以构成四种个案研究的方法:非结构式的非参与性观察、非结构式的参与性观察结构式、结构式的非参与性观察和结构式的参与性观察。
;第二节个案研究的设计与程序
一、确立研究问题,制订个案研究计划
(一)确立研究问题
首先,确定研究问题的性质。
其次,研究问题的内容应以研究课题即研究题目的形式明确地反映出来。
最后,确立研究问题后,需要进一步明确研究假设。
(二)制订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中要阐述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即明确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提出研究问题,此研究为什么要进行,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研究计划中还需包括研究对象的界定和选择、研究范围的限定,对总体范围的界定关系到研究成果的适用范围。;二、进入研究现场搜集资料
(一)获得信任,进入现场
(二)文献研究
(三)观察评定
1.参与性观察
2.非参与性观察
(四)调查访谈
1.调查访谈的类型:结构型访谈法、半结构型访谈法、无结构型访谈法
2.访谈的步骤:1)取样;2)设计访谈调查表与预试;3)设计调查访谈程序。
3.访谈的技巧:1)访谈前的准备工作;2)访问的过程;三、分析研究资料
与其他质的研究方法类似,个案研究法中分析资料这一环节是最难进行程序化操作的。由于搜集资料的方法多样,所以分析研究资料时也综合采用多种方法,如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统计分析、分类编码等。
(1)资料的归并和整理
(2)分类与编码
(3)量化处理与解释信息;第三节个案研究的报告撰写
一、个案研究报告的类型
(1)简介性报告
简介性报告也被称为个案的速写,主要是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方式反映个案的主要特征。
(2)描述性报告
一般比较详细地描述个案发展过程,直接而精细,按照一定的结构,有层次、有条理地将个案展现出来,特别是对细节的描述,是区别于简介性报告的关键。
(3)分析性报告
通常从个案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的综述入手,概述研究使用的方法,从所搜集的资料中得出结果,推导出结论和意义。;二、个案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
(1)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此部分包括:抽样的标准,即个案是如何选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