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6.2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教案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df
文件大小:1.31 M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6-24
总字数:约4.66千字
文档摘要

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2课时《6.2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复习课口试卷讲评课口其他课口

教学内容分析经历画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发展数形结合思想.

学习者分析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

断和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了解条形统计图,并会画条形统计图;

2.了解折线统计图,并会画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了解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并会画条形统计图及折线统计图.

经历画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发展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难点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环节一:引入新课

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学生活动1:

在统计工作中除了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用统计表来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回忆相关问题.

示以外,有时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

我们学习过哪些统计图?它们有什么作用?

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

用统计图呈现经过整理的数据,直观清晰,并且便于进

带着问题参与新课.

行比较.

由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和若干长方形组成,两条数轴

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的标目,长方形的高表示其中一个

标目的数据.

活动意图说明: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理解学生思考,经历画条形统计

图和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发展数形结合思想.

环节二:新知探究

学生活动2:

认识统计图:

根据数据统计表,我们可以比较方便地绘制各种形式学生自学、互动。在具体计算时,可以通

的统计图,把数据和数据的变化用图形直观、生动地小组合作交流,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讨论,

表示出来.本节学习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猜想、发现结论.

图.

1.条形统计图:由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和若干长方形

组成,两条数轴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的标目,长方形的

高表示其中一个标目的数据,清楚地反映数据数量情

况.

绘制统计图的一般过程:要解决的问题(目标)→收集

数据→整理数据,列出相应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注意: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确定纵向数轴上的单位;

画统计图时要写上统计图的名称以及横、纵数轴分别学生自主解答,教师适时的进行提示

所表示的意义.

学生思考

活动意图说明:从旧知识出发,呼应引课问题,学生通过自己解决问题,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

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

环节三:典例精析

学生活动3:

三.典例精讲

参与教师分析和讲例题.

想一想:

以下是北京、巴西利亚和堪培拉三个城市的每月平均气温的折线统计图

(图6-2至图6-4),其中红色折线表示日平均最高气温,蓝色折线表示日平

均最低气温.

1.如图6-2,该城市九月份的日平均最高气温为(27.7℃),日平均最

低气温为(-0.2℃),两者温差是(27.9℃).

2.如图6-3,该城市日平均最高气温的最高值在(9)月,日平均最低

气温的最低值在(7

)月.

3.北京位于北纬40°,堪培拉位于南纬35°,巴西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