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课件:正弦波振荡电路.pptx
文件大小:409.2 KB
总页数:19 页
更新时间:2025-06-25
总字数:约2.26千字
文档摘要

正弦波振荡电路§4-1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4-2LC正弦波振荡电路§4-3RC振荡电路§4-4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4-1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一、自激振荡电路的基本组成二、自激振荡的条件转换成有一定频率和振幅的交流信号无需外加输入信号,把直流电源提供的能量自激振荡

一、自激振荡电路的基本组成基本放大电路A反馈网络Fuiuouf1.放大电路A2.反馈网络F组成:3.选频网络—实现单一频率的振荡

由上述讨论可知:正弦波振荡电路应由以下部分组成:放大电路正反馈电路选频电路基本组成部分

二、自激振荡的条件———幅度平衡条件———相位平衡条件?A+?F=2n?(n=0,1,2…)uo=Auiuf=Fuoui=ufAF=1ui与uf相位相同判断:1.检查电路组成2.静态工作点Q是否合适3.是否满足自激振荡的条件

放大器在接通电源的瞬间,随着电源电压由零突然增大,在放大器的输入端产生一个微弱的扰动电压,经放大器放大,选频电路从中选出某一频率的信号经反馈电路又送回放大器输入端,再经放大、选频,重新又送回放大器输入端,如此重复。自激振荡的建立及稳定过程(1)起振:通过不断地放大?正反馈?再放大?再反馈,使Uom不断增大。为了使输出信号在接通电源后能够产生从小到大的信号,在振荡建立的初期,反馈信号必须大于原输入信号,电路的起振条件为:|AF|1

(2)稳定过程:当振荡建立起来之后,由于基本放大器中的三极管器件本身的非线性或反馈支路本身与输入关系的非线性,放大倍数或反馈系数在振幅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降低,当反馈信号等于原输入信号,即|AF|=1,振荡维持到一定幅度不再变化。电路由电路变为等幅振荡|AF|=1|AF|1uf起振稳幅可见,起振后产生增幅振荡,需要稳幅电路稳定输出幅度。

一、LC并联谐振电路的选频特性二、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电路三、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四、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4-2LC正弦波振荡电路

一、LC并联谐振电路的选频特性LC并联电路当f=fo时,电路发生谐振,谐振频率等效阻抗最大,相移为0°。当ffo时,等效阻抗减小,电路呈感性。当ffo时,等效阻抗减小,电路呈容性。LC并联电路幅频特性LC并联电路相频特性

二、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LC+VCCVRERB1RB2CECB———满足相位平衡条件×3、振荡频率为: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振荡条件的判断主要是相位平衡条件的判断正反馈用瞬时极性法:1、电路组成2、振荡条件的判断4、电路特点:(1)易起振(2)调频方便(3)输出波形不好(4)振荡频率不高

三、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C+VCCVRERB1RB2CECBL1L2C1×优点:缺点:易起振(L间耦合紧)易调节(C可调)输出波形差M1233、振荡频率为:———满足相位平衡条件用瞬时极性法:1、电路组成2、振荡条件的判断电路特点:

四、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优点:波形较好缺点:2)三极管极间电容影

响f01)调频不方便LC3改进3、振荡频率为:+VCCVRERB1RB2CECBLC1C2123RC———满足相位平衡条件用瞬时极性法:1、电路组成2、振荡条件的判断电路特点:3)振荡频率高,可达100MHz以上

LC振荡电路的应用电路——LJ1-24型半导体接近开关LJ1-24型半导体接近开关电路原理图LJ1-24型半导体接近开关感应头LC振荡电路开关电路射极输出器正常振荡停止振荡开关电路断开KA得电KA断电通过金属体靠近感应头时,振荡电路停振,输出继电器得电动作;当金属体移开后,振荡电路恢复振荡,输出继电器断电不动作,从而达到控制电路工作的目的。

一、RC串并联选频网络当f=f0时?=0o当R1=R2=R,C1=C2=C时Fmax=1/3RC串并联网络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由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可知:当f≠f0时F1/3?≠0o§4-3RC振荡电路

二、RC桥式振荡电路?A=2n??F=02、电路:3、振荡频率4、振荡条件同相放大器1、组成:RRCC———相位平衡条件

5、稳幅措施热敏电阻稳幅起振时,应使Au3,稳幅后Au=3。起振时信号小,起振后,当AuF=1时,输出幅度稳定。RRCC负温度系数电阻大电阻逐渐减小,

一、石英晶体谐振器1.结构和符号化学成分SiO2结构晶片涂银层焊点符号2.压电效应形变形变机械振动外力压电谐振—外加交变电压的频率等于晶体固有频率时,机械振动幅度急剧加大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