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说难》测试题带答案
1.韩非子作《说难》的原因是?
答案:因劝谏君王而死于非命,感叹进谏劝说的困难。
2.“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大凡游说进言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让自己的说法适合他
。
3.“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这句话说
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进说对象想要追求美名的,如果用厚利去说服他,就会显得节操低下而得到
卑贱待遇,必然被抛弃和疏远。
4.“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这句话告诫我们什么?
答案:事情因保密而成功,谈话因泄密而失败。
5.郑武公伐胡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进言者要考虑自己的地位和处境,不要触及听者所刻意隐匿之事。
6.“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
而疑邻人之父。”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答案:进言者要考虑自己的身份,注意自己和听者关系的远近。
7.弥子瑕失宠的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案:进言者要注意听者的主观爱憎,以及这种爱憎的前后变化。
8.“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
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这句话如何理解?
答案:进说对象暗地追求厚利而表面追求美名的,如果用美名向他进说,他就会表
面上接受而实际上疏远进说者;如果用厚利向他进说,他就会暗地采纳进说者的主
张而表面上抛弃进说者。
9.“此不可不察也”在文中多次出现,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强调对进说对象和进说方式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的重要性。
10.韩非子在《说难》中提出的“逆鳞”比喻了什么?
答案:君主或听者的忌讳和不能触犯之处。
11.下列哪一项不是韩非子在《说难》中强调的游说难点?
A.了解进说对象
B.把握进说时机
C.选择合适的进说方式
D.追求个人名利
答案:D
12.“关其思对曰:‘胡可伐。’”这句话中的“关其思”是什么身份?
答案:郑国大夫。
13.“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中,“弛”字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减退、消失。
14.“人间往夜告弥子”中,“间”字如何解释?
答案:抄小路。
15.韩非子认为,游说进言的人应如何避免“婴人主之逆鳞”?
答案:应深入了解君主的心理和忌讳,谨慎选择言辞和方式。
16.下列哪一项最能概括《韩非子?说难》的中心思想?
A.强调游说的技巧和策略
B.批判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
C.阐述法治思想的重要性
D.倡导无为而治的理念
答案:A
17.韩非子在《说难》中提到的“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中的“几”字如何
解释?
答案:差不多、接近。
18.下列句子中,哪一句体现了韩非子对游说者心理素质的要求?
A.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
B.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C.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
D.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答案:D
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韩非子在《说难》中提到的游说成功的要素?
A.深入了解进说对象
B.巧妙运用言辞和技巧
C.完全迎合进说对象的意愿
D.保持冷静和谨慎
答案:C
20.韩非子在《说难》中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阐述游说的难点?
答案:郑武公伐胡、宋人智子疑邻、弥子瑕失宠。
21.下列对《韩非子?说难》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强调了游说进言的困难
B.文章提供了多种游说策略和技巧
C.文章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道德沦丧
D.文章对游说者的心理素质提出了要求
答案:C
22.韩非子在《说难》中提出的“爱憎之变”指的是什么?
答案:君主对臣下的爱憎态度会随时间、情境等因素发生变化。
23.下列哪一项最能体现韩非子对游说者身份和地位的看法?
A.游说者应处于高位,以势压人
B.游说者应卑微谨慎,迎合君主
C.游说者应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谨慎行事
D.游说者应无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大胆进言
答案:C
24.韩非子在《说难》中提到的“事以密成”对现代管理有何启示?
答案:强调保密和谨慎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的重要性。
2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韩非子在《说难》中提到的游说失败的原因?
A.不了解进说对象
B.言辞过于直露,触犯逆鳞
C.进说时机不当
D.君主昏庸无能,无法听取忠言
答案:D
26.韩非子在《说难》中如何描述君主与游说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君主是主导,游说者需谨慎行事,避免触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