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
1概述
为适应科技发展、技术进步对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带来的新变化,顺应城市地下与隧道工程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工业化、绿色化发展的新趋势,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下城市地下与隧道工程的勘察、施工、管理等岗位(群)的新要求,不断满足地下与隧道工程领域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遵循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参照国家相关标准编制要求,制订本标准。
专业教学直接决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专业教学标准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依据。本标准是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基本标准,学校应结合区域/行业实际和自身办学定位,依据本标准制订本校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鼓励高于本标准办出特色。
2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440305)
3入学基本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普通高级中学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4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5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土木建筑大类(44)
所属专业类(代码)
土建施工类(4403)
对应行业(代码)
土木工程建筑业(48)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建筑工程技术人员(2-02-18)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
地下与隧道工程勘察、施工、管理……
职业类证书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实施与管理、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
安装、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操作……
6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
2
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面向土木工程建筑行业的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能够从事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勘察、施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7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在系统学习本专业知识并完成有关实习实训基础上,全面提升知识、能力、素质,掌握并实际运用岗位(群)需要的专业核心技术技能,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体上须达到以下要求: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掌握与本专业对应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掌握绿色生产、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行业文化,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3)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等)、信息技术等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4)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学习1门外语并结合本专业加以运用;
(5)具备识读、绘制地下工程和隧道工程施工图、竣工图,准确领会图纸信息的能力;
(6)具备地下与隧道工程施工现场建筑材料和构件的进场验收、性能检测等能力;
(7)具备地下与隧道工程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检查与监控的能力;
(8)具备编制、收集、整理和归档地下工程和隧道工程技术资料的能力;
(9)具备编制工程量清单报价,参与工程招投标、施工成本控制及竣工结算的能力;
(10)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具有适应本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需求的数字技能;
(1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整合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掌握身体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至少1项体育运动技能,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标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
(13)掌握必备的美育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形成至少1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14)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8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
8.1课程设置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3
8.1.1公共基础课程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
应将思想政治理论、体育、军事理论与军训、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国家安全教育、信息技术、艺术、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