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运用考古成果开展初中史前史教学的路径.docx
文件大小:22.48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25
总字数:约4.32千字
文档摘要

运用考古成果开展初中史前史教学的路径

考古成果是指考古学家通过田野调查、发掘、实验室分析等一系列科学研究工作所获得的各种发现和研究成果,不仅包括具体的物质遗存,还包括基于这些遗存而得出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认知。通过对《中国历史(第一册)》第一单元的考古成果进行类别与数量的统计,教材展示了以下物质遗存:其中包括5个遗址(遗址分布图),29个器物(如工具、装饰品等),以及3个生物遗存(化石)。在栏自设置上还介绍技术方法的应用:如古DNA技术等;新增建筑遗迹等考古资源,种类丰富,且与时代共振,都是考古学界最新发掘的成果。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提示中指出,知道考古发掘的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和了解古代社会的重要依据。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历史教材《中国历史(第一册)》将许多新发掘的考古学成果纳入到教材正文中,如第3课增加“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这一子目,同时将原教材“知识拓展”良渚古城放入正文,一方面新增的考古资源丰富了历史内容,同时也通过考古学重新建构历史,将“中华文明五千年”从传说论证为可信的历史。从课程标准到新修订的教材内容,都对考古成果运用于初中历史课堂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

对于史前时期历史的认识,因文献材料记载有限,更多依赖于考古成果。但考古成果源自古代人类的生活遗迹,考古成果本身无法实现自我证明,本文试图通过统编初中历史教材《中华文明的起源》一课的教学,将碎片化的考古成果与教科书内容建立联系,谈谈如何利用考古成果开展史前史教学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一、借助某一时期的典型考古成果,掌握解读的方法

对于刚刚接触历史的七年级学生而言,虽然日常生活中可能通过参观博物馆等接触过一些考古成果,但对它们的解读可能仅停留在外观、工艺等表层信息。从历史教学的角度看,需将考古成果作为可靠证据来解读其背后反映的文化与历史信息,如通过聚落规模、墓葬规格等推测社会结构等。解读的过程,需考虑单一考古成果背后反映的历史信息,也包括综合多个考古成果,构建对某一时期历史的认知。考古成果的选择与解读,不仅要与教学内容建立联系,更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这种指导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指导学生怎么读考古成果,即从哪些视角观察考古发掘的成果,能获得该遗存所反映出的时间、地点等表层信息,得出简单考古结论,初步形成“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的意识。二是指导学生如何综合考古材料进行深层结论的解读,即在单一解读考古成果、得出考古结论的基础上,综合不同考古材料,通过归纳的方式,将零散的考古结论进行综合解释。

以典型考古成果认识“良渚古城已经进入早期国家”这一结论为例,教师采取了以下做法:

第一,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演示解读基本方法。如围绕教材中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示意图,从水利命名的细节入手引导学生掌握读示意图的方法。教师设问:从水坝命名的细节看,出现了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山前长堤等,你看出水坝修筑的地形有何特点?从空间分布看,这反映了什么?引导学生从空间分布看水利系统,得出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巨大进步的结论。

第二,在教材提供资源的基础上,补充其他考古成果。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该示意图,发现还标注有外城、内城、宫殿区,学生很难将示意图中提供的建筑分区、水利系统等建立关联,得出深层信息。为此,教师补充关于良渚内外城等考古材料,试图将碎片化的遗存较为完整地拼接成对良渚古城的认识。

教师讲述:1992年对良渚进行第三轮挖掘,在莫角山发现7座建筑规模在300-900平方米的高台式建筑基址,南北两排规整分布,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城墙宽约20-150米,最高约4米,南北约1910米,东西约1710米,周长约6000米,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630万平方米。内城面积相当于4个故宫,且根据推测,如果1万人参与施工,每年工作100天,也要工作30年。

设问:从建筑规格上,可以直接看出良渚先民怎样的建筑水平?从宫殿区、城墙功能分区,可以推测出这是一座怎样的遗址?结合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修建和以上外城、城墙等相关数字信息,能共同证明统治者治理的什么特征?

首先,观察历史遗址得出简单的考古结论。教师以师生对话的方式,示范历史遗址的解读方式,即先观察历史遗址图,从空间分布、建筑面积等角度,提取历史遗址中反映的相关历史信息,初步分析、解释图中的历史信息,得出简单的历史结论。古城宫殿、内外城分布、水利系统等角度表层信息的提取是为了破解“早期国家”这一概念,教师有意识使用“直接看出”“证明”“推测”等不同层次的行为动词进行设问,背后指向的是逻辑链,即材料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尝试引导学生用实证方法阅读、分析,正确理解历史,即“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这种史料实证过程的示范,也是在培养严谨的史料实证意识。

其次,运用归纳的方法得出深层的考古结论。在综合多个材料的基础上,对历史结论进一步深入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