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创作教学者专业素养评价指南》团体标准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在文化繁荣发展、艺术教育备受重视的当下,舞蹈艺术作为重要的
艺术形式之一,其创作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舞蹈创作不仅是艺术创
新的关键环节,更是培养舞蹈人才、传承与发展舞蹈文化的核心途径。
然而,目前,舞蹈创作教学者专业素养评价存在诸多问题。评价标准模
糊不清,缺乏明确的指标体系和量化方法,导致评价结果主观性强、随
意性大,难以准确反映教学者的真实专业水平。评价主体单一,往往局
限于学校或机构内部,缺乏外部专业力量的参与,使得评价缺乏全面性
和客观性。此外,评价内容不够全面,过于注重教学成果和技能展示,
而忽视了教学者的教育理念、创新能力、科研水平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与
考察。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舞蹈创作教学者的专业成长和舞蹈创作教学
的质量提升。
因此,开展舞蹈创作教学者专业素养评价指南标准的研制。舞蹈创
作教学者专业素养评价指南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舞蹈创作
教学者而言,该指南为其提供了明确的专业发展方向和评价标准,有助
于他们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促进个人职业成长。对于舞蹈
教育机构来说,科学的评价指南能够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选
拔和培养优秀的舞蹈创作教学人才,为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
人才支持。从整个舞蹈艺术领域来看,该指南的推广和应用将有助于推
动舞蹈创作教学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促进舞蹈艺术的创新与传承,
提升我国舞蹈艺术的整体水平。
1
——
(二)编制过程
为使本标准在舞蹈创作市场管理工作中起到规范信息化管理作用,
标准起草工作组力求科学性、可操作性,以科学、谨慎的态度,在对我
国现有舞蹈创作市场相关管理服务体系文件、模式基础上,经过综合分
析、充分验证资料、反复讨论研究和修改,最终确定了本标准的主要内
容。
标准起草工作组在标准起草期间主要开展工作情况如下:
1、项目立项及理论研究阶段
标准起草组成立伊始就对国内外舞蹈创作相关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
查研究,同时广泛搜集相关标准和国外技术资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
析、资料查证工作,确定了舞蹈创作市场标准化管理中现存问题,结合
现有产品实际应用经验,为标准起草奠定了基础。
标准起草组进一步研究了舞蹈创作需要具备的特殊条件,明确了技
术要求和指标,为标准的具体起草指明了方向。
2、标准起草阶段
在理论研究基础上,起草组在标准编制过程中充分借鉴已有的理论
研究和实践成果,基于我国市场行情,经过数次修订,形成了《舞蹈创
作教学者专业素养评价指南》标准草案。
3、标准征求意见阶段
形成标准草案之后,起草组召开了多次专家研讨会,从标准框架、
标准起草等角度广泛征求多方意见,从理论完善和实践应用多方面提升
标准的适用性和实用性。经过理论研究和方法验证,起草组形成了《舞
蹈创作教学者专业素养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
(三)主要起草单位及起草人所做的工作
2
——
1、主要起草单位
协会、企业等多家单位的专家成立了规范起草小组,开展标准的编
制工作。
经工作组的不懈努力,在2025年5月,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编
写工作。
2、起草人所做工作
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在广泛调研、查阅和研究国际标准、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的基础之上,形成本标准草案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一)标准编制原则
“
本标准依据相关行业标准,标准编制遵循前瞻性、实用性、统一性、
”
规范性的原则,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本标准严格按照《标准化工作指
南》和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
求进行编制。标准文本的编排采用中国标准编写模板TCS2009版进行
排版,确保标准文本的规范性。
(二)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报批稿包括7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舞蹈创作教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