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输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成年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
A.2%-4%
B.4%-6%
C.7%-8%
D.10%-12%
答案:C
解析:成年人的血量一般约占体重的7%-8%,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比例,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2.ABO血型系统中,天然抗体的本质一般是()
A.IgA
B.IgD
C.IgE
D.IgM
答案:D
解析:ABO血型系统中的天然抗体主要是IgM,它是五聚体结构,具有较强的凝集活性,在血型鉴定和输血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3.交叉配血试验中,主侧是指()
A.受血者血清与供血者红细胞
B.受血者红细胞与供血者血清
C.供血者血清与供血者红细胞
D.受血者血清与受血者红细胞
答案:A
解析:交叉配血主侧是将受血者血清与供血者红细胞进行配合试验,主要是检测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针对供血者红细胞抗原的抗体,以避免输血后发生溶血反应。
4.输血时主要应考虑供血者的()
A.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
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
C.血清不与受血者的血清发生凝固
D.血清不与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凝固
答案:B
解析:输血时,主要担心供血者的红细胞被受血者血清中的抗体凝集,从而引发溶血等严重输血反应,所以主要应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
5.下列哪种情况可以输血()
A.对血制品过敏
B.急性肺水肿
C.贫血伴严重感染
D.充血性心力衰竭
答案:C
解析:贫血伴严重感染时,输血可以提高患者的携氧能力,同时补充免疫球蛋白等成分,有助于控制感染和改善患者的病情。而对血制品过敏、急性肺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情况输血可能会加重病情,一般不适合输血。
6.输血反应中,最严重的是()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溶血反应
D.循环负荷过重
答案:C
解析:溶血反应是输血反应中最严重的一种,它是由于输入的红细胞或受血者本身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可导致休克、急性肾衰竭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7.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
A.运输氧气
B.免疫防御
C.参与止血和凝血
D.调节酸碱平衡
答案:C
解析: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迅速黏附、聚集在损伤部位,形成血小板血栓,同时释放一些凝血因子,促进血液凝固,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8.新鲜冰冻血浆保存的最佳温度是()
A.-20℃以下
B.-10℃--15℃
C.2℃-6℃
D.22℃-24℃
答案:A
解析:新鲜冰冻血浆需要在-20℃以下保存,这样可以有效保持血浆中各种凝血因子和蛋白质的活性,保证其治疗效果。
9.一般情况下,输血速度开始宜慢,应控制在每分钟()
A.1-2滴
B.2-4滴
C.4-6滴
D.6-8滴
答案:B
解析: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控制在每分钟2-4滴,以便观察患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无异常,再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整输血速度。
10.多次输血后患者发生发热反应,一般是由于()
A.细菌污染
B.血型不合
C.致热原
D.过敏物质
答案:C
解析:多次输血后发热反应多数是由于致热原引起的,如采血、输血过程中所用的器具或血液制品被致热原污染,刺激机体产生发热反应。
二、多选题
1.输血的适应证包括()
A.大量失血
B.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C.严重感染
D.凝血异常
答案:ABCD
解析:大量失血时需要输血补充血容量;贫血或低蛋白血症患者输血可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和补充蛋白质;严重感染患者输血可提供免疫球蛋白等抗感染物质;凝血异常患者输血可补充凝血因子,改善凝血功能。
2.血型鉴定常用的方法有()
A.玻片法
B.试管法
C.凝胶微柱法
D.酶介质法
答案:ABCD
解析:玻片法操作简单、快速,常用于急诊血型鉴定;试管法是经典的血型鉴定方法,准确性较高;凝胶微柱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酶介质法可增强抗原抗体的反应强度,提高血型鉴定的准确性。
3.输血可能引起的并发症有()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溶血反应
D.细菌污染反应
答案:ABCD
解析: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发热反应较为常见,多与致热原有关;过敏反应可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等,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溶血反应是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严重后果;细菌污染反应是由于输入被细菌污染的血液而引起的,可出现高热、休克等症状。
4.成分输血的优点包括()
A.提高疗效
B.减少不良反应
C.节约血液资源
D.便于保存和运输
答案:ABCD
解析:成分输血是根据患者的具体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