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输血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
A.4%-5%
B.5%-6%
C.6%-7%
D.7%-8%
答案:D
解析: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这一比例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它参与了物质运输、体温调节、免疫防御等多种生理过程。例如,在剧烈运动时,血液能够快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肌肉组织,同时带走代谢废物。如果血液总量发生较大变化,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
2.下列哪种血型的人可以接受其他三种血型的血液()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答案:C
解析:AB型血的人红细胞表面有A抗原和B抗原,血清中没有抗A和抗B抗体。这使得他们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接受其他三种血型(A型、B型、O型)的血液输入。因为他们的血清不会对输入的不同血型红细胞产生抗体反应。不过,这种输血方式也并非完全没有风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尽量输入同型血。
3.全血保存的最佳温度是()
A.-20℃
B.2-6℃
C.10-15℃
D.20-24℃
答案:B
解析:全血保存的最佳温度是2-6℃。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生理活性。温度过高会加速细胞代谢,导致细胞死亡和血液成分变质;温度过低则可能会使细胞受到冻融损伤。例如,红细胞在低温下可以减少能量消耗,延长保存时间。
4.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的主要目的是()
A.检测血型
B.发现不规则抗体
C.防止输血反应
D.鉴定Rh血型
答案:C
解析:交叉配血试验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将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供血者的血清与受血者的红细胞进行混合,观察是否发生凝集反应。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因血型不匹配而导致的输血反应,如溶血反应等。溶血反应会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5.最常见的输血反应是()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溶血反应
D.循环负荷过重
答案:A
解析: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输血反应。它通常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内发生,患者表现为寒战、高热等症状。发热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致热原、免疫反应等。例如,输血器具或血液制品被致热原污染,输入后会刺激机体产生发热反应。另外,受血者体内的白细胞抗体与输入血液中的白细胞发生免疫反应也可能导致发热。
6.大量输血后可能出现()
A.高钾血症
B.低钾血症
C.高钠血症
D.低钠血症
答案:A
解析:大量输血后可能出现高钾血症。库存血中红细胞会逐渐破坏,细胞内的钾离子释放到血浆中。当大量输入库存血时,就会导致受血者体内钾离子浓度升高,引起高钾血症。高钾血症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导致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
7.下列关于血小板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具有止血和凝血功能
B.寿命约为7-14天
C.数量减少时会导致出血倾向
D.血小板在全血中保存效果最好
答案:D
解析: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功能,其寿命约为7-14天。当血小板数量减少时,人体的止血和凝血机制会受到影响,导致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等。然而,血小板在全血中保存效果并不好,因为全血保存的条件(2-6℃)不利于血小板的存活。血小板一般需要在22℃±2℃的振荡条件下保存,以维持其活性。
8.新鲜冰冻血浆保存期限为()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年
答案:D
解析:新鲜冰冻血浆是将采集的全血在6-8小时内分离出血浆,并迅速在-30℃以下冰冻成块制成。它可以保存1年。在这1年的保存期内,血浆中的各种凝血因子和蛋白质等成分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活性,在需要时可以用于补充凝血因子缺乏、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等。
9.输血时发生溶血反应,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A.头部胀痛、面部潮红
B.寒战、高热
C.呼吸困难、血压下降
D.黄疸、血红蛋白尿
答案:A
解析:输血时发生溶血反应,最早出现的症状通常是头部胀痛、面部潮红。这是因为溶血反应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出的血红蛋白等物质会引起血管扩张和局部组织的刺激。随后可能会出现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更严重的症状,以及黄疸、血红蛋白尿等典型表现。
10.为了预防输血过敏反应,可在输血前给予()
A.地塞米松
B.异丙嗪
C.葡萄糖酸钙
D.碳酸氢钠
答案:B
解析:异丙嗪是一种抗组胺药物,在输血前给予异丙嗪可以预防输血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主要是由于受血者对输入血液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引起的,而抗组胺药物能够阻断组胺的作用,减轻过敏症状。地塞米松也有一定的抗过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