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T_ZSP 013-2025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站家”一体化建设工作规范.docx
文件大小:139.28 KB
总页数:15 页
更新时间:2025-06-25
总字数:约6.12千字
文档摘要

ICS03.080.99CCSA16

团体标准

T/ZSP013—2025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站家”一体化建设

工作规范

2025-03-26发布2025-04-15实施

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发布

I

T/ZSP013—2025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3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术语和定义 3

4工会建设 3

4.1工会覆盖 3

4.2入会路径 3

4.3入会方式 3

4.4会员管理 4

5场所设施 4

5.1选址建设 4

5.2设施设备 4

6服务内容 4

6.1权益维护 4

6.2关心关爱 4

6.3素质提升 4

6.4困难帮扶 5

6.5典型选树 5

7评价改进 5

7.1评价内容 5

7.2评价方式 5

7.3结果运用 5

附录A(规范性)标识、标牌要求 6

A.1工会会徽标识 6

A.2工会驿站标牌 6

附录B(资料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站家”一体化工作评价指标体系 8

II

T/ZSP013—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杭州市余杭区总工会、浙江省长三角公共服务标准化研究院、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姚志华、郑敏泉、陈璨粲、张建峰、李琦、沈月芳、张欢、李一。

3

T/ZSP013—2025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站家”一体化建设工作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站家”一体化建设工作的工会建设、场所设施、服务内容和评价改进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站家”一体化建设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039顾客满意度测评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接受互联网平台发布的配送、出行、运输、家政服务等工作任务,按照平台要求提供平台网约服务,获取劳动报酬的劳动者。

3.2

“会站家”一体化

将工会组建、职工帮扶服务站创办以及职工之家建设有机融合,通过整合资源和功能,为职工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的模式。

4工会建设

4.1工会覆盖

4.1.1互联网平台企业及所属子公司、分公司,以及挂靠企业、加盟企业、服务商、劳务派遣公司等关联企业应建立企业工会。不具备单独建立工会条件的,可联合成立工会或加入村(社区)、开发区(园区)、楼宇、商圈等区域联合工会。

4.1.2在互联网平台企业较为集中、行业特色明显、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较多的区县(市)或乡镇(街道),依托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建设覆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区县(市)、乡镇(街道)行业工会。

4.2入会路径

4.2.1与互联网平台企业建立劳动关系或符合确定劳动关系情形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可加入企业工会。企业未成立工会的,可加入工作或居住地的乡镇(街道)、开发区(园区)、村(社区)等区域性、行业性联合工会,待企业建立工会后办理会员组织关系接转手续。

4.2.2以劳务派遣形式就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应首先选择参加劳务派遣单位工会,劳务派遣单位未建立工会组织的,可参加用工单位工会。

4.2.3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可加入工作或居住地的乡镇(街道)、开发区(园区)、村(社区)等区域性、行业性联合工会。

4.3入会方式

4

T/ZSP013—2025

4.3.1建立线上入会机制,畅通网上入会通道,宣传入会方式、入会渠道、入会权益保障。依托工会数字化软件,实现一键扫码全流程线上入会。

4.3.2推行集中登记入会、流动窗口入会、活动现场入会、工会驿站入会等线下入会方式。

4.4会员管理

4.4.1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关系应与工作区域绑定,根据职业确定行业标签,并纳入基层工会组织和工会会员数据库实名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