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夏玉米高温防控栽培技术规程.pdf
文件大小:215.53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25
总字数:约2.55千字
文档摘要

T/CAAMMXXXX—202X/T/NJXXXX—202X

夏玉米高温防控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夏玉米高温防控栽培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播前准备、播种、田间抗逆减灾管理、收

获与贮藏等高温防控栽培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夏播玉米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的对应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15671-2009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GB/T21962-2008玉米收获机械技术条件

GB/T8321.1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GB/T17997农药喷雾机(器)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夏玉米

夏玉米是在6月中上旬播种,9月底或10月初收获,生育期在80d~130d,积温≥10℃在1800℃~2500℃的

玉米。

3.2

高温热害

在夏玉米苗期日平均温度≥32℃,穗期至抽雄吐丝期日平均温度≥30℃,灌浆期日平均气温≥

28℃,光合作用抑制、授粉受阻、籽粒败育等生理障碍的现象。

3.3

高温敏感期

夏玉米对高温胁迫最脆弱的生育阶段,通常为抽雄至吐丝后7天(开花授粉期)。

4品种选择

4.1选择标准

选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或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抽雄吐丝期耐高温、散粉与

吐丝间隔短的品种(如郑单958、登海605)。种子纯度≥96%,净度≥99%,芽率≥85%,水分≤13%,质

量应符合GB4404.1—2008规定。

1

T/CAAMMXXXX—202X/T/NJXXXX—202X

4.2种子处理

选择经过包衣处理的成品种子。若种子没有包衣处理,可根据种植区域常发病虫害选用安全低毒高效

的种衣剂或拌种剂进行包衣或拌种后播种,包衣质量应符合GB/T15671的要求。

5播前准备

5.1选地

应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远离工矿区,避开污染源。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沃、

有机质含量高、结构疏松的壤土或砂壤土。

5.2整地

前茬小麦留茬高度在8cm~12cm,麦秸切碎至4cm~6cm,抛撒均匀,覆盖厚度5~10cm。降低地表

温度2~3℃

6播种

6.1播期

依据中长期天气预报,适当提前或推迟播种,避开阴雨高发时段。豫南区在6月10日以前,豫北区在6

月15日以前播种完毕。如遇土壤墒情不足时,播后即浇蒙头水,以提高出苗率。根据常年高温时段调整播

期,使敏感期(抽雄吐丝)避开7月中旬至8月上旬高温峰值。

6.2播种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气候条件和土壤肥力状况确定适宜密度,每亩播种4500株~5000株,高温热害常发地

区适当降低播种密度,避免群体郁闭加剧高温胁迫。

6.3播种方式和肥料选择

采用种肥同播。播种使用免耕播种机进行,种植方式采用60cm等行距,或80cm+40cm宽窄行。一穴

1粒,空穴率≤2%。播种深度为3cm~5cm,黏土适当浅0.5cm~1.5cm,砂土适当深0.5cm~1.5cm。

选用玉米专用缓控释肥、掺混肥、复合肥作为种肥一次性集中施入。播种行与施肥行间隔8cm~12cm,

施肥深度在种子侧下方3cm~5cm。肥料质量应符合NY/T496的要求。

7田间高温防控管理

7.1水分调控

7.1.1关键期灌溉

拔节后遇干旱、高温天气应及时灌水,灌溉用水应符合GB5084—2005要求。抽雄前7天至吐丝后15

天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采用滴灌或喷灌降低冠层温度。

7.1.2应急补水

高温持续时,于上午10时前或傍晚进行叶面喷水,降温增湿。

7.2叶面调控技术

2

7.2.1灾前预防

及时跟踪天气预报信息,若预报连续3日以上日最高气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