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夏大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doc
文件大小:21.5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25
总字数:约2.76千字
文档摘要

2025年夏大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为提高大豆播种质量和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我市大豆大面积单产水平,提出2025年夏播大豆生产技术指导建议。

一、做好播前准备

(一)选用良种

根据当地生态类型、市场需求,选择通过审定或引种备案的高产、优质、耐密抗倒、适应性好、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品种。播前做好种子筛选及发芽试验,确保种子纯度和净度大于98%、发芽率大于85%。

(二)种子处理

播前用种衣剂或大豆根瘤菌肥进行拌种,注意不能同时使用种衣剂和根瘤菌处理。种子包衣依据前茬地块病虫发生情况,选择取得国家农药登记的大豆种衣剂。油菜茬或油葵茬种植大豆,易发生菌核病,影响大豆出苗,最好选用有杀菌剂的种衣剂包衣。

(三)地块和播期选择

地块选择:合理轮作不重茬,选择近2年未种过大豆的地块种植,倒不过茬的可轮换种植品种,以降低减产损失。麦茬较高的地块,可进行灭茬处理或试验带有灭茬功能的播种机,注意不要旋耕处理,容易造成播种深浅不均匀,影响大豆出苗。

适宜播期:夏播大豆一般在前茬收获后应抢时播种,最晚应不晚于6月30日,晚播应加大播种量,缩小行距。

二、提高播种质量

(一)适墒播种

小麦收获后,土壤墒情好或一次性降雨10毫米以上时,应抢墒播种;如遇干旱可造墒播种,也可先播种,后采用滴灌或微喷带浇灌,喷灌分2次进行,第一次喷水注意不要造成地表积水,2天后大豆出苗前再浇灌一次,切忌浇蒙头水,易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出苗。造墒或雨后适墒播种深度3~4厘米,采用滴灌、喷灌或微喷带浇灌的地块播种深度2~3厘米,播深不要超过5厘米,否则影响大豆出苗和造成大豆出苗后苗势较弱。

(二)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情况,亩播量4~5公斤,亩留苗密度为1.2万~1.8万株,行距40~50厘米或宽窄行(30厘米、60厘米)。

(三)精量播种

建议采用大型大豆专用精量播种机或“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大豆专用精量播种机结合导航技术的应用,可使行距、株距、播种深度一致,做到苗匀、苗全、苗齐。“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可一次完成整理种床、侧深施肥、播种、封闭除草等作业,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达到苗匀、苗齐、省工的目的。

三、科学水肥管理

(一)施足底肥

夏播大豆应以基肥为主,适量追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确定施肥量,将氮、磷、钾肥按照一定比例配方施入,鼓励多施有机肥。无测土配方施肥条件的地区,常规地块可亩施低氮高磷钾的复合肥(如N:P2O5:K2O=12:18:15)15~25公斤。

(二)水肥一体化

有喷灌条件的建议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全生育期分3~5次施肥。将总施肥量的三分之一作底肥施用,其余三分之二的肥量在关键生育期随水追施。大豆盛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对水肥需求较大,宜在以上时期追肥,可适当补施硼、钼、锌等微量元素水溶肥。

(三)生长期管理

苗期一般不浇水施肥,对于特殊干旱年份、底肥不足或有缺肥症状,要及时浇水追肥。开花结荚期遇旱要及时浇水,缺苗或低肥力地块可在开花期适量追施尿素5~10公斤,或在大豆开花期、鼓粒期结合治虫喷施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止后期脱肥早衰。对于密度大有疯长趋势的地块,开花初期喷施抑制剂(烯效唑、矮壮素)防止旺长。鼓粒期视土壤墒情及时补水,大豆灌水以渗湿田土为原则,不能使田内积水过久,注意避开大风浇水,以防倒伏。

四、绿色防控病虫草害

(一)科学除草

播种时如果土壤墒情、整地质量较好,建议进行田间封闭除草。封闭除草最好在播种后48小时内完成。无封闭除草的,应用苗后除草剂在大豆3叶期前喷施,切忌在大豆超过3叶期后及中午高温时段喷施,否则易造成叶片干枯。

(二)病虫害防治

播前进行种子拌种,用于防治根腐病、胞囊线虫病、蝼蛄、蛴螬、地老虎等病虫害。苗期蚜虫、红蜘蛛、棉铃虫、豆荚螟、大豆食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虫害,可选用杀灭菊酯乳油、溴氰菊酯乳油或甲氨基阿维菌素等喷雾防治,注意按照说明规范用药。鼓粒期重点防治紫斑病,要及时清除带病植株,用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或吡唑醚菌酯乳油,按说明规范用药。点蜂缘蝽是造成大豆症青的主要虫害,一般在结荚初期(8月上中旬)开始防治,可使用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氟啶虫胺腈等药剂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注意要连同大豆田四周杂草、树木、棉花等易发生点蜂缘蝽的植物同时喷治,有条件的最好进行统防统治。

五、科学防灾减灾

(一)防范旱灾涝灾

干旱地区优先选用抗旱品种,并采取以地膜覆盖为核心的保水保墒栽培技术。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在晴天10点到14点观察大豆植株,当发现叶柄有下垂现象应及时灌溉,避免出现旱情。水资源紧张的地区,要争取关键时期灌水,大豆要抓住花芽分化期至盛花期和鼓粒期两个关键时期灌水,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

如果雨水过多大豆田长期积水,会使大豆根系缺氧,造成涝害。要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