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世界勤俭日(WorldThriftDay)最早是在1924年举办的第一届国际储蓄银行大会上由意大利教授FilippoRavizza提出并最终于2006年由联合国确立的。该节日的确立旨在号召人们勤俭节约以共同应对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进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目
录
壹:节日发展的历史
贰:节日设立的宗旨
叁:勤俭的名言解释
肆:勤俭小故事
壹
节日发展的历史
1924年来自世界各地的29个国家参加了在意大利米兰举办的第一届国际储蓄银行大会(InternationalSavingsBankCongress),会议的最后一天(10月31日),意大利教授FilippoRavizza倡议大会的最后一天为“国际节能日”,之后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创立一个致力于促进全世界共同勤俭节约的“世界勤俭日”。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2006年世界人口现状报告显示,世界人口已经突破65亿,并且该年会达到65.6亿。仅就地球资源消耗来说,人类也必须做到勤俭节约。因而确立10月31日为“世界勤俭日”。
贰
节日设立的宗旨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为国人所提倡。传统文化推崇勤俭,那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贤哲伟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对过度消费的抵制。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资源的消耗,但这一切,更离不开人们的勤俭。勤俭,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现代文明的内在诉求。勤俭,是一种操守,是一种品行,是一种素养,是一种美德。但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逐步提高,浪费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一些饭店、家庭、学校等浪费现象随处可见。而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人们的日常生活每天都要消耗比以往更多的能源,各种资源日益枯竭,节能减排迫在眉睫。
勤俭是维持人类生存的必需。
勤俭是持家之本。
勤俭是安邦定国的法宝。
勤劳节俭有利于防止腐败。
勤俭降低社会生产的成本。
勤俭体现了对一般劳动者和自己的尊重。
世界勤俭日的确立,可以体现出世界对勤俭的一种呼唤。勤俭,已经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主题!
叁
勤俭的名言解释
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唐朝婉约派诗人李商隐此诗句并不“婉约”,一言概括了节俭于国于家的重大意义。商纣王肉林酒池,为博宠妃妲姬一笑,不惜撕破千绢万帛,则殷灭;隋炀帝为观琼花修大运河到江都,耗尽民力造行宫,惹出三十六路烟尘,七十二家反王;清西太后一顿饭上千两银子,且“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民焉能不反,清王朝焉能不亡?
而共产党人方志敏将军,经手的款项数以百万计,但他的财产却只有几件汗衫和破袜子;骁勇善战的抗日将军左权,以一段“将军补鞋”的故事传为佳话;向警予也以一个“粗瓷大碗”为后人传诵。
当用则万金不惜,不当用则一文不费。
李嘉诚他曾说,“要我马上拿出一个亿,我面不改色。但谁在地上丢一分钱,我会立即捡起来”。但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了太多太多与之相反的事例:打肿脸充胖子胡显富穷摆阔者有之,该花在刀刃上的钱却吝啬刻薄者有之。比如在吃喝玩乐嫖赌抽上可以挥金如土,而在文化教育消费,修桥补路、扶贫济困方面却缩手缩脚、偷工减料。戴着贫困帽子的四川万源书记用巨额公款追星就是很好的例子。还有,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的层出不穷,既破坏生产、又劳民伤财,甚至危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一块煤,不算多,千块煤炭堆成坡;一滴油,不算多,点点滴滴汇成河。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分钱,全国13亿中国人就能节约1300万,一年就能节约大约50亿,就能建起5000所希望学校,就能让近千万个失学孩子重返校园。可见倡导勤俭节约对于泱泱大国该有多么重要。
中国虽然是大国,但以下一组数据足以表明中国还是个穷国:如今全国还有近3000万贫困人口,1100万低保对象和上亿的流动民工,他们生活状况之贫苦相信大家应该不会陌生。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勤俭办一切事业.
肆
勤俭小故事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