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期末考试考务工作会议,校长讲话:现象级!8分钟校长致辞火遍全网,老师们纷纷点赞!.docx
文件大小:14.9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25
总字数:约2.12千字
文档摘要

期末考试考务工作会议,校长讲话:现象级!8分钟校长致辞火遍全网,老师们纷纷点赞!

各位老师:

下午好!

再过几天,我们就要迎来本学期的期末考试了。这几天,办公室窗前的梧桐树静悄悄的,阳光打下来,影子落在讲台、走廊、课桌上,像是提醒我们,一个学期的“收官战”就在眼前。

今天把大家召集来开这个考务工作会议,不为走程序,不为喊口号,而是想说点实在话、做点务实事,确保这次考试平稳、规范、有序,更重要的是,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考出老师的教学温度,也考出我们学校应有的风气和质量。

刚才教务处已经把考试安排、考务分工、时间节点讲得很清楚了,我就不再重复了。我主要想围绕“心态、责任、细节”这三个关键词,跟大家再嘱咐几句。

一、心态要稳,别把考试当作“例行公事”

我们有时候容易陷入一种惯性:期末考试来了,发通知、开会议、分岗位,然后就觉得“该做的都做了”。但教学工作不是流水线,考试也不是交差。

我们不能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看待考试。学生是新的一届,内容是新的一轮,状态也是新的一种。这次考试是他们人生中又一次正式的检阅,我们要对这份经历负责。

咱们不少老师,班级带得多年,学生考过一茬又一茬,有时候不免产生“麻木感”。但我还是要提醒大家一句:对于孩子来说,期末考试从来不是一场小事。那张试卷,可能就是他们三个月努力的缩影;考场上的专注神情,可能就是他们青春里最认真的模样。我们不能辜负他们。

二、责任要实,监考不是“站一站”“看一看”

有的老师说,监考就是进教室、坐两节课,其实不是。你坐在那里,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种制度的体现,一种公正的象征。

我常说,监考监得不是人,而是公平。哪怕一个细节没注意,哪怕一个走神的瞬间,可能就让考场秩序出现漏洞。学生作弊不是突然决定的,往往是环境松散、人心松动造成的。

我们监考的时候,不仅要带着“眼睛”,更要带着“心”去巡视。尤其是班主任,不要以为你班学生最熟、最懂规矩,就可以“松一松”。往往越熟的地方,越容易出现盲区。该提醒的就提醒,该纠正的就纠正,要做得干脆利落,不给侥幸留下缝隙。

还有一点也要说得清楚——监考期间请大家放下手机,不聊天、不分神、不“刷会儿题”。你怎么对待考试,学生就会怎么看待诚信。监考不仅仅是“维持秩序”,也是一堂“无声的德育课”。

三、细节要到位,别让小问题影响大局面

一个考试是否规范,往往不是“有没有大事故”,而是“有没有小漏洞”。

比如,铃声一响,试卷还没发完,学生已经开始翻纸写字,这种情况在咱们学校偶尔还是有的。再比如,迟到学生进考场,有老师犹豫要不要让他进,有的随便放进去,有的全不管,这种不统一会引起学生非议。

这些问题都不是制度没写清楚,而是落实不到位。教务处的每一项规定背后都有逻辑,大家要按流程、照规矩来。

尤其是阅卷和登分环节,千万不能出“低级错误”。去年我们有个别年级,录分表上错了班级,一下子搞得学生和家长都误会老师不认真。其实那位老师平时工作态度非常端正,就是太信手一填,没再仔细核查,导致“阴沟翻船”。

咱们平时要求学生“卷面工整”,其实老师的工作表单、分数录入、分析汇总,也是一张“卷面”。都得工整、严谨、经得起查。

四、温度要在场,别让考场变得“冷冰冰”

有的老师觉得,“考试期间就该一脸严肃”,仿佛笑一笑都会影响考风。但其实,温度和规范不是对立的。

我们不能把学生当“潜在违规者”看待,也不能把考场当“军营”来管理。尤其是有些孩子临考前特别紧张,坐在座位上直抖腿、出虚汗。这个时候,一个眼神、一个点头、一句轻声鼓励,可能就让他稳住了。

教育从来都不是“冷处理”,哪怕是在考场上,也可以体现出我们做老师的温度、修养和智慧。

五、考风考纪是一面镜子,折射学校的整体形象

这一点,我希望大家都牢记:一个学校有没有精气神,看一场考试就知道。

如果教室干净整洁,学生安安静静,监考老师认真巡视,家长在外头等候也安安心心;反之,如果有学生抄袭、老师聊天、考场出错,别说家长,连我们自己心里都没底。

所以我们抓考务工作,表面看是为了考试顺利,实际上是为了教育公信力。让考试真正成为“教学成果的检阅场”“诚信品格的展示窗”。

六、期末不是终点,是来年教学的新起点

最后我想说的是:考试不仅是对学生的考验,更是对我们教学工作的“照妖镜”。成绩下来,我们要冷静分析,教研组要认真复盘。哪一类题目学生整体掌握不牢,说明我们哪一块教学设计有问题;哪个班整体落后,说明教学节奏可能出偏差。

别总说“学生基础差”,有些问题的根源,是出在我们自己的教法、讲解、反馈不到位。用好考试这面镜子,不怕发现问题,就怕假装一切都好。

各位老师,一场考试不是谁一个人的事,也不是哪个岗位的事,而是我们每一位教育人的责任与担当。

我知道,大家从学期初的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资料整理、课后辅导、成绩分析,忙到现在,确实不容易。但临近学期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