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课程教学计划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适用班级 24级
任课教师
系(教研室)主任(签名)
教学主任(签名)
要求
1.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校对授课计划的要求,在开课前一周,写出授课计划,经系(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报院系部教学院长批准执行。本表一式二份,院系部、教师各一份存档备查。
2.教师要认真执行授课计划,不应随意改变或不执行。
3.填写本计划时,要简明扼要地列出每章、每节及应讲授的内容,要注明教学形式(课堂讲授、座谈交流、实践辅导等),备注中应注明教学方法和手段。每周内容间用横线隔开。
4.要认真填写:①本课程开设的总学时数,实验课堂讲授时数及其它教学时数。②使用教材、参考书或说明。=3\*GB3③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教学计划说明
课程
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
课
时
40
理课
论时
40
实课
践时
0
教学大纲名称、版本
教师教学用书.思想政治基础模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版
采用教材名称、版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
课程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础。
教学要求:(1)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2)坚持通识性教育与职教特色相结合。
对教材的处理与教学措施:
按照教科书的结构框架和逻辑脉络深入解读,对教科书进行逻辑梳理,明确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重难点。通过阅读情境材料和思考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启迪思维和引导行动,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运用,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或实践能力的培养:
1.教学方法上:倡导启发式教学,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客观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人生实际出发,通过知识学习与案例分析,融入学生所需要的哲学与人生知识。教学方法的运用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层次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哲学与人生的教学。
2.教学手段上,用多媒体教学更直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借助教学服务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迅速掌握,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考核形式及能力培养措施:
考核形式:
期中考核、期末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
成绩构成:
总成绩(100%)=期末考核(40%)+期中考核(20%)+平时成绩(40%)
教学计划表
周次
授课章节与内容摘要
授课时数
授课方式
是否使用多媒体
作业
安排
备
注
1
军训
2
军训
3
教材分析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
2
讲练结合
是
1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2
讲练结合
是
1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
讲练结合
是
1
6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
讲练结合
是
1
7
第五课推动高质量发展
2
讲练结合
是
1
8
第六课推动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局面
2
讲练结合
是
1
9
复习
10
期中考试
11
第七课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2
讲练结合
是
1
周次
授课章节与内容摘要
授课时数
授课方式
是否使用多媒体
作业
安排
备注
12
第八课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
讲练结合
是
1
13
第九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
讲练结合
是
1
14
第十课文化自信与文明交流互鉴
2
讲练结合
是
1
15
第十一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2
讲练结合
是
1
16
第十二课增进民生福祉
2
讲练结合
是
1
17
第十三课社会治理与总体国家安全观
2
讲练结合
是
1
18
第十四课推进绿色发展
2
讲练结合
是
1
19
第十五课建设美丽中国
2
讲练结合
是
1
20
期末总复习
2
练习
是
1
21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