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工业遗产在高中历史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利用.docx
文件大小:23.78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25
总字数:约3.39千字
文档摘要

工业遗产在高中历史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一直以来都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工业遗产是一种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文化资源,在直观性、真实性、艺术性等方面有诸多优势,能反映工业发展、城市变迁、社会演变等多项历史进程。将其开发利用于校本活动课程之上,是对国家遗产保护工作的支持和践行,也是对历史教育教学相长的良好探索。

一、工业遗产应用于高中历史校本活动课程的情理依据

(一)践行课程标准的理论要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第六章节“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明确指出“课程资源既是课程实施的支撑环境,也是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还是教学活动的展开条件”,[历史教师“应当加强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积极、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历史资源”。[2]工业遗产是人类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总合,是国家历史文化遗产重要的一部分,符合课程标准中校外课程资源利用的范畴。同时,工业发展是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工业遗产作为工业发展的见证与记录,具有历史、科技、社会、艺术等多样价值,具有纪念、象征和教育的潜在作用,与历史教学有不少可以联结应用的空间。将其开发利用于校本活动课程之中,能切实拓展历史教学资源,能在常态课程外创新教学的内容与方式,丰富学生历史教学的体验感,顺应新课程改革和学生知识拓展与素养成长的需要。

(二)落实国家保护方针的政策要求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工业遗产管理和保护利用工作,力求在全社会弘扬工业精神,发展工业文化,提升中国工业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2017年工信部下发《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多份文件,带动2017年到2023年六批近两百处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的认定。2021年印发《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联合教育部提出要鼓励利用和共享馆藏资源,举办各类工业文化主题展览、科普教育和研学实践活动。2023年2月工信部完善既有方针,印发《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通知,强调“鼓励利用国家工业遗产资源,开展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培育工业文化研学实践基地”。[3这为工业遗产资源融入教学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工业遗产应用于高中历史校本活动课程的案例探讨

将工业遗产开发和利用于高中历史校本课程中,就场景而言,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两类。考虑到一线教学的实际,课堂教学会占据较大比重,但是出于工业遗产的特殊性,要么是文物保护建筑,要么是老旧工业器件,若想真切感受工业遗产的历史印记,组织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相对更有教育的意义。笔者曾根据所在的东莞地区设计了八课时的校本课程,呈现如下。

表1“探寻·保护·传承——东莞工业遗产的过去与未来”

在课程构建中有两个活动课,其中最后一项是社会调研,是以“踏寻工业印记,触摸时代脉搏”为主题,指导学生外出实践并最终完成课堂汇报的设计,在此以活动案例加以说明。

(一)主题确定

东莞市具有悠久的工业发展历程,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这为社会调研活动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组织学生围绕工业遗产进行社会调研,通过资源背后的时代变迁以及相关企业、人物的故事挖掘,可以有效地感知东莞历史进程的发展,以及国家社会的变迁,提高对家乡、国家的情怀认同和文化传承保护意识。因此本次活动主题确定为:踏寻工业印记,触摸时代脉搏。

(二)具体环节设计

1.社会调研之前(任务布置)

活动的参与者为高一学生。教师在社会调研前先向学生明确本次活动的内容,分成两个,一是以小组为单位在东莞市内找寻有历史价值的、保存较为良好工业遗迹、遗址进行社会调研。二是根据前期资料收集和社会调研所得整理成果,在期末进行一次汇报分享课。具体组织形式为将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需要在本学期内通过资料搜寻、实际调查等方式确立一处工业遗迹或遗址。在明确选址后,请学生以教师所设置的任务单为主要依据展开社会调研活动,同时鼓励学生们积极创新内容。在社会调研结束后,学生需将内容整理为成果,形成报告,在学期末课堂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

表2《踏寻工业印记,触摸时代脉搏》调研活动任务设计单

2.社会调研之后(课堂汇报)

学生将调研活动任务设计单的内容进行整理,形成汇报成果,在课堂展示环节以文档、幻灯片、多媒体等方式进行展示汇报。每组汇报限时八分钟之内,在每个小组汇报结束后,教师和同学可对汇报内容进行提问,汇报人以及成员需进行回答。在每组汇报和回答提问结束之后,教师和学生小组将对本次活动的表现按照所设计的评价表进行评定。其中调研环节的内容学生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各占百分之五十,汇报环节的内容学生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各占百分之五十。最后两部分进行综合评价的统计。

表3《踏寻工业印记,触摸时代脉搏》调研、汇报活动评价表

组别及成员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