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四单元第十三课大众传媒的发展.ppt
文件大小:7.98 MB
总页数:44 页
更新时间:2025-06-25
总字数:约3.61千字
文档摘要

3、电视(1)问世:20世纪30年代(2)概况:中国第一家电视台: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3)现状: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电视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民众的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第31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十三课大众传媒的发展第2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大众传媒: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第四媒体: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的互联网第一媒体: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第二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第三媒体:以图像为媒介的电视传统三大媒介第3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报刊业的发展1.报刊业发展历程:①兴起:19世纪中前期—70、80年代《中国丛报》(1832年)

《万国公报》(1868年)最早:1873年《昭文新报》(汉口)▲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办报刊第4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唐代中国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邸报》(887年)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第5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邸报》第6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晚清上海望平街报馆一角卖报小贩第7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②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50、60年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时务报》⑵辛亥革命:宣传维新改良思想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宣传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⑶五四新文化运动:《民报》《新青年》作用:成为宣传先进思想的武器,发挥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⑴戊戌变法: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国民党:《中央日报》作用:为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发挥重要作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作用: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第8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第9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章太炎第10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陈独秀主编。第二年改名《新青年》。《新青年》以传播民主与科学为己任,大力宣传新思想,提倡新道德,猛烈批判封建文化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引导青年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刊物。第11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原全称《申江新报》,它从1872年4月30日刊,直到1949年5月27日停刊,前后办了77年,共出版25600号。通俗性报刊的发展第12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申报》(1936年)刊登的电影广告《绣像小说》所载《月球殖民地小说》插图《点石斋画报》(清晚期世相画)第13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③繁荣:20世纪70年末—至今(改革开放后)▲特点:▲原因:▲作用:⑴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⑵国家的支持⑶人们对科技文化更加重视扩大信息含量,拓宽报道领域,丰富人们的生活⑵党报为主导,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创办▲发展方向:⑴种类增多,数量增大⑴注重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把真实、客观作为发展的方向⑵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避免假新闻和恶意炒作第14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报刊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3.报纸的局限:④立言议政,舆论监督①传递信息,传播知识,开阔眼界②通达民情,开启民智,影响观念③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书面化特点①要求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受文化素质的限制②缺乏直观感染力,形象性相对薄弱第15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广播(2)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6年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1)第一座广播台:1923年,由英美报商创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上海)。(4)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