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统观国策 计量民生.docx
文件大小:43.8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6-25
总字数:约6.16千字
文档摘要

统观国策计量民生

什么是统计学?著名统计学家C.R.Rao说:“统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从不完整的数据中获取有用信息的科学。”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曾说:“学者不能离开统计而研究,政治家不能离开统计而施政,企业家不能离开统计而执业。”由此可见统计学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中,如何培养“懂统计、强数学、会建模、善应用”的新时代数据科学人才,变得愈发重要。

为提高大学生组织、策划、调查实施及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面的专业实战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市场敏锐度和团队协作精神,由中国商业统计学会、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组委会主办,正大集团冠名的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于2023年9月启动,全国共有1063所高校,29.5万名大学生报名参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有240支团队脱颖而出,成功参加了全国总决赛现场答辩。经过层层选拔,大赛组委会最终共评出本科组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45项、二等奖196项、三等奖1840项。其中,哈尔滨工程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广西财经学院等高校获得一等奖。

“点石成金队”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的林慧、蒋柳婷、陈蓥、金雨婷、邢佩5名学生组成,由经济学院的张玉哲老师指导。

“点石成金队”以“世遗古城处,非遗簪花焕新生——基于泉州市蟳埔簪花体验意愿及文化认知情况的研究”为主题开展调研,主要研究泉州市蟳埔簪花市场现状,探究泉州市居民对蟳埔簪花非遗文化的认知状况,分析游客选择簪花类型的影响因素等,为蟳埔簪花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该项目采取半结构式访谈法,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抓取知乎和微博平台文本数据的基础上,对簪花店家、蟳埔当地居民和游客进行调查访谈。该项目是对当前社会热议的“簪花出圈”现象的积极回应,为非遗文化产业提供数据支持和发展建议,为建立非遗文化市场化机制提供参考意见。

这些高校的获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校在统计教育领域的学科实力。这期我们就来介绍在统计教育领域实力强劲的部分高校。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统计教育的一面旗帜!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科始建于1950年,两年后学校成立统计学系,为新中国经济学科中最早设立的统计学系。2003年7月,学校成立统计学院,为新中国统计教育的奠基者和开拓者。

目前,统计学院拥有统计学、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风险管理与精算学)3个本科专业,拥有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经济统计学、风险管理与精算学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风险管理与精算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4个学术型硕士点,是全国拥有理学、经济学、医学三大门类统计学专业最齐全的统计学院。

学院统计学科在2007年教育部统计学学科评估和2012年教育部统计学学科评估中均排名全国第一,在2017年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并于2017年、2022年连续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统计学科荣获北美非寿险精算师协会(CAS)大学奖,全球仅有3所高校获此殊荣。

在未来的发展中,学院将以培养具有深厚统计功底并具备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的高端专业人才为使命,不断创新发展统计人才培养教育模式。

在科学研究上,学院也将努力探索统计理论方法和统计应用研究的新进展,继续推动统计学与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发展,努力在统计方法和应用上做出具有开创性的重要成果。

持续发挥统计学教材的重镇作用:2021年《统计学》和《统计学基础》两部教材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积极拥抱数据科学,创新统计学人才培养体系”项目荣获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助力政府数据化治理创新提升:为了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统计数据开放共享的号召,学院于2019年与国家统计局合作共建了全国首家设置于高校统计学科下的微观数据开发中心;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建设了“全国统计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以推进新时代统计现代化改革和服务人才强国战略。

聚焦统计学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推动基础理论与实践方法研究的融合发展:自2020年起,学院组织编撰“数据科学的方法与应用丛书”,旨在从不同角度讨论数据科学的理论、原理及方法,为方法研究者与实践分析者提供参考,实现数据科学方法的有效应用与价值转化;学院的“‘十四五’时期国家发展主要目标指标研究”“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分析研究”“非国家贫困县建档立卡户抽样方案设计”等多项研究被政府部门采纳使用,“虚假诉讼甄别预警技术研究”在国内多家人民法院开展示范应用。

创建70余年来,统计学院共计培养本硕博各层次优秀人才10000余人。本科毕业生中,约70%的学生在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