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开放而智慧 深刻而普适.docx
文件大小:40.83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25
总字数:约3.63千字
文档摘要

开放而智慧深刻而普适

摘要: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作文题的材料具有开放而智慧、深刻而普适的特点。所谓开放而智慧,指的是试题材料不刻意回避社会热点,显得开放而自信,同时命题人别出心裁地在人们无疑处提出问题,发人深省,体现了命题的智慧。所谓深刻而普适,指的是试题材料引发了人们(不只是考生)的深入思考,且使广大考生都有话可说,同时试题中隐含的对问题“多与少”“深与浅”“得与失”“真与假”的追问,不只适用于当下,也存在于过去,并适用于将来。

关键词:高考作文题;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试题材料评析

高考命题不仅要有高深的专业素养,而且要有丰富的试题积累,还要有不怕被诟病的勇气。虽然深知命题的艰辛不易,也总是对高考命题人心怀敬意,但笔者近二十年来写过的关于高考语文作文题的评析文章(一年至少一篇),还是提出期望多于给予赞许。然而,对2024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特别是三份全国卷的作文题,笔者颇为赞赏,对其中的新课标Ⅰ卷作文题材料,笔者用开放而智慧、深刻而普适来概括其特点。该试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开放而智慧

首先是开放。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以下简称“新课标Ⅰ卷”)作文题的材料不作判断,没给结论,不刻意回避社会热点,甚至不回避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时间·技术·人”作文题和全国海量模拟题的材料,显得开放而自信。大家知道,考生在考场上,不管表现得如何镇定从容,其内心都会有忐忑焦虑,且一般来说,在答题前浏览试卷的五分钟时间里,绝大部分考生会把目光停驻在作文材料上。试想,当考生看到这样一道材料简洁明了(整个材料不足50个字)、内容涉及自己熟悉的当下热点,且没有必须认同的观点也无须刻意证明的作文题时,他们一定会获得一份安定,甚至一份欣喜。许多考生考后说这内容“考前练过”。考生获得的这份安定和欣喜被认为是“打开了高考的大门”,这样的良好心态成为他们持续进行考试的支撑力量。命题人可谓替考生着想,也替语文教师着想。许多语文教师说自己押中了高考作文题,确实,“互联网”“人工智能”“ChatGPT”“创新、新质生产力”“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哪个更重要”等材料,教师在高考语文复习作文备考时或多或少都会拿来命制模拟题。从宽泛的层面来说,这些模拟题与新课标Ⅰ卷的作文题都沾边。所以,面对这样的高考作文题,语文教师也是兴奋的。

其次是智慧。虽然材料的类似性让许多考生和教师认为是练过的,但笔者敢说,平时练过的题目没有一个是和高考题一致的。就像2016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的作文题“‘虚拟’与‘现实’”,当时正有阿尔法狗战胜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的新闻,面对这一热点,许多学校也是命制了类似人工智能与人类对决的模拟题,但偏偏高考题要求学生就“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作出选择,这是各种模拟题不曾涉及的。同样,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中出现的各种作文模拟题,有许多所用的材料与新课标Ⅰ卷的作文材料有一定的相关度,如浙江省温州市2023年高考语文二模的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ChatGPT是一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有问题尽管问!”是ChatGPT与用户聊天的开场白,只要你输入问题,它就会生成一份“近乎完美”的回答。ChatGPT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梳理解题思路,是一个相当强大的“辅导老师”。

有研究认为,向机器人提问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但一些学生恰恰不知道“问什么”,尚未建立起真正的“问题意识”。学生如果连“问什么”都不知道,那么就没法很好地使用“AI”这类工具。

上述材料也能在更广泛的人生领域给人以启示。在人工智能浪潮不断袭来的时代,你如何看待“问题意识”和人生的关系?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再如浙江省宁波市某中学一份高考模拟卷的作文题。

在倡导创新的背景下,你认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哪个更重要?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在笔者接触到的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模拟题中,这两道题的材料最接近新课标Ⅰ卷的作文题材料,但前者问的是“如何看待‘问题意识’和人生的关系”,后者问的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哪个更重要”。所以,无论试题材料多么接近,其在写作方向上与新课标Ⅰ卷的作文题都是不同的。可以说,不管是教师、学生还是其他行业的人,在当下互联网极其发达的背景下,有问题找“度娘”,有疑难去“搜狗”,想对话请“豆包”“小宁”,成为了大家的日常,但我们在享受这种便捷时却从来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