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拨开迷雾、返璞归真.docx
文件大小:27.36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25
总字数:约4.28千字
文档摘要

拨开迷雾、返璞归真

2021年江苏省进行了首次新高考。与以往高考模式相比,新高考的考查内容更为全面。具体到历史学科,其考查内容就蕴含着历史记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表述等内容。新高考的能力考查呈现出了哪些新的趋势?在此,笔者就以2021—2024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为例简单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和同仁。

一、历史记述:从细节到情境

历史记述是历史学习的基础,也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它要求学生能基于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对历史事物的基本状况进行客观叙述”。[1纵观2000年以来的江苏高考试卷,可以发现高考对历史记述的考查发生了明显变化。这里以高中历史常见考点一一牛顿经典力学为例加以说明。

(2008年江苏高考第15题)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普朗克

该题情境设置较为简单,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简单评价,选项设置更强调知识之间的细微区别,迷惑性不大,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直接记述。这类题目难度不大,在2011年前的江苏高考中较为普遍。但自2011年起,尤其是新高考实行以来,高考对历史记述的考查更强调在复杂、陌生情境下进行。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明确指出,高考试题中的“情境”往往是“问题情境”,“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2]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情境”一词被多次提及,共有28次,其中以“学业水平考试与命题建议”部分最为集中。[3学生能否应对和解决陌生的、复杂的、开放性的真实问题情境已成为高考历史考查的重要方向。

(2021年江苏高考第13题)18世纪,英国学者约翰逊编写《诗人列传》,旨在探求诗的正确原则,正如他编撰其他一切著作旨在探求举世皆通、古今变化的道德原则一样。这反映出,在当时英国

A.道德成为评判一切的标准B.牛顿力学体系影响广泛C.文学创作已转向现实主义D.生物进化思想深入人心

该题以约翰逊编写《诗人列传》的宗旨构建学习情境,考查的却是对牛顿经典力学及理性主义的理解。情境设置陌生、复杂,灵活性强,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较高。

根据高考试题与教材知识的关联程度,可以把高考情境分为如下两类:

第一、相同或相近。试题情境与教材知识相同或相近,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这类题目对应高考考查要求“四翼”中的“基础性”。如2021年江苏高考第1题考查了重农抑商政策;2022年江苏高考第7题考查了辛亥革命前人们对革命的态度;2023年江苏高考第16题考查了拉美文化的多样性;2024年江苏高考第6题考查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第二、拓展与深化。试题情境是对教科书知识的拓展和深化,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综合、灵活应用。这类题目对应高考考查要求“四翼”中的“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如2021年江苏高考第16题主要考查了世界多极化趋势下欧美关系的新变化;2022年江苏高考第16题从美苏举办的国家展览会展品比较入手,考查学生对冷战的深入理解;2023年江苏高考第4题以宋代程朱理学代表人物对史学的认知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理学的深刻认知;2024年江苏高考第5题以唐代至清代扬州城的变迁图创设情境,考查了运河漕运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这是对大运河历史影响的进一步深化。

以情境作为载体的历史记述考查是高考的必然趋势。从新高考选择题的情境设置来看,基于教科书内容的拓展和深化应是高考考查的主要方向。

二、历史解释:从材料到史料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4历史解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现象解释、因果解释、规律解释等诸多类型。材料解析题因其所含信息丰富,内容充实,能够较好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历史解释特别突出史料的地位。在新高考之前,材料解析题的载体基本为第二手资料。

表12018—2020年江苏高考材料解析题材料来源统计

实际上,第二手资料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史料,称之为材料更为确切。在欧美史学界,只有“第一手资料”才是“史料”。[5]国内学界也特别强调第一手资料在史学研究中的作用。第一手资料是当时遗留下来的实物、当事人的记录和报告、当时人的直接观察和记载。这些资料往往可以直接反映历史,逼真呈现历史场景,通常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基于第一手资料的历史解释更能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历史思维。

课程标准中,“材料”与“史料”往往交替使用,但从出现的频次来看,“史料”出现的频次更高。据学者统计,“材料”一词出现了72次,“史料”一词出现了176次。因此,基于第一手资料的历史解释考查应是今后高考的命题方向之一。这已在2022一2024年江苏高考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2022年江苏高考第17题)黄宗羲的学问和品行堪为楷模,后人敬仰其学行,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