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科幻照进现实,产业落地加速
发布时间:2025-06-24
发布时间:2025-06-24
2
投资要点
多学科融合,技术迎来爆发期:根据技术路径差异,脑机接口可分为三大类别:侵入式、半侵入式和非侵入式,其中非侵入式虽受限于头皮干扰导致信号分辨率较低,却以零创伤、低成本的特点成为医疗康复、教育训练等场景的主流选择。中国在半侵入式以及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侵入式技术也在多个场景获得应用。近日,上海阶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对外宣布,其自主研发的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已于今年一季度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成功完成国内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人体长期埋植前瞻性(FIM)临床试验。
各国加速布局,商业应用广泛落地:2024年,据Precedenceresearch统计数据,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为26.2亿美元,预计到2034年将增加到约12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7.35%,在医疗、娱乐、智能家居、军事等多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加大战略布局,我国也高度重视脑机接口产业的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将脑机接口列为未来产业重点攻关方向,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各项政策加快脑机接口产业发展,推动商业化规模落地,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产业链相关个股:1)硬件设备:汉威科技,佳禾智能,高德红外等,2)脑机接口应用:中科信息,科大讯飞,盈趣科技,狄耐克,岩山科技,诚益通等。
风险提示:技术研发不及预期;伦理风险;信息安全和隐私泄露风险等。
3
一
一二三
目录
脑机接口:多学科融合,技术迎来爆发期
各国加速布局,商业应用广泛落地
标的梳理与风险提示
脑机接口:多学科融合,技术迎来爆发期1.1
脑机接口:多学科融合,技术迎来爆发期
1.1脑机接口系统涉及多学科综合交叉
1.2BC5技术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1.3中美聚焦不同路线I国内非侵入式发展较快
一
4
1.1脑机接口系统涉及多学科综合交叉
nn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interface,BCI)是一种测量中枢神经系统(CNS)活动并将其转化为人工输出的系统,可以替代、恢复、增强、补充或改善自然的CNS输出,从而改变C
n
n
BCI系统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集合,它涉及了多类技术和学科的综合交叉,是一个复杂的科学与工程系统。BCI系统集成了神经科学、信号处理、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以及电子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BCI系统主要由用户(大脑)、脑信号采集、脑信号处理与解码、控制接口、机器人等外设和神经反馈构成。其中,最核心的是脑信号采集、脑信号处理与解码、控制接口,它们是BCI系统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图表1:脑机接口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资料来源:《科学与社会》
5
6
1.1侵入式信号质量高,非侵入式更易商业化
n根据脑机接口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可以将BCI大致分为三类:输出式BCI(OutputBCI)、输入式BCI(InputBCI)以及双向交互式BCI(BidirectionalBCI)。
n根据信号采集的方式和技术的不同,可以将BCI分为侵入式、半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三类。其中非侵入式虽受限于头皮干扰导致信号分辨率较低,却以零创伤、低成本的特点成为医疗康复、教育训练等场景的主流选择,为普通人提供更丰富的
“精神操控”体验的可能性。
图表3:BCI系统示意图n从具体的产品类型分类来看,当前我国脑机接口相关医疗器械临床注册备案主要集中在脑电传感器、脑电图机/仪/系统、侵入式脑深部电刺激适配器和脑电电极方向。
图表3:BCI系统示意图
图表2
图表2:脑机接口按照信号采集方式分类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25年脑机接口蓝皮书》
资料来源:《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白皮书(2021年)》
7
1.2BCI技术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n在19世纪下半世纪到二十世纪初,人类逐步认识并发现到脑电活动,但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脑机接口”的概念才由美国神经科学家雅克?维达尔首次提出,井进入科学论证和技术发展的阶段。到了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半导体等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脑机接口的落地实现愈发成为可能,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各国开始通过落地应用率先抢占行业技术高地。
图表4:脑机接口行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