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手机摄影构图及21种构图方法
手机摄影从入门到精通→内容提要
u拍照与摄影的区别
u认识手机摄影构图
u构图前的思考
u常用构图方法
u特殊构图方法
-2-
拍照与摄影的区别
“拍摄”=技术+艺术(用技术表现的艺术形式)
1、拍照是技术
照拍要求:镜像还原、清晰(拍照与被拍照体的稳定)
拍照要素:设备、光线、稳定
2、摄影是艺术
艺术的要求:再现与提炼(创作)
摄影艺术的三要素:构图协调合适(主体、陪体、背景)、色彩逼真还原(色调、影调)、光线清晰锐利(正面、侧面、逆光)。
摄影创作的三个层次:视而不见、把看见的变成像看见的、用看见的表现看不见的。
认识手机摄影构图
什么是摄影构图
摄影构图是创作思想的再现过程,就是围绕着主题思想,通过艺术手段,在手机相机的取景框里,将画面里的各个部分的景物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使主从关系分明,前后照应,相互衬托,换句话来说就是要利用一切造型表现手段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使被摄对象在画面中更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通俗简单地讲,摄影构图,就是把要拍的东西,如何摆放到画面中,使其显得好看。
摄影构图属于平面构图,构图应该在由四条边围成的矩形画幅内进行,在这个矩形画幅内把画面的诸要素进行赏心悦目的安排。
摄影构图的要素
摄影构图的要素包括主体、陪体、前景、背景(后景)和空白五要素。
1、主体
主体是表达主题思想的主要对象,是构图的主要部分,画面中其他的人或物都应该围绕着主体,与主体相互呼应。
-3-
2、陪体
陪体是指在画面中与主体密切相关,构成一定情节的对象。陪体的作用是帮助主体阐明主题,帮助观众理解主体。
3、前景
前景是指主体物前面的景物,一般处于画面的四周边缘部分。它的作用是增加画面层次、表现画面层次感、表现空间透视感,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使构图增加变化。同时,它可以点明主体事物所处的环境、地理位置和时代气氛。
4、背景
背景(后景)是指主体物背后的景物,它起着衬托和突出主体的作用。它同样可以点明主体事物所处的环境,地理位置和时代气氛。在形式上以空间、色调和线条来衬托主体,起到产生多层次的景物造型效果。
5、空白
空白在画面中不反映任何内容,但是又是必不可少的单一色调空间。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空白留取得当,画面显得简洁。
(2)空白可以创造意境,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摄影构图的结构元素
1、几何中心
几何中心是画幅的中心点,如图1所示的实心黑点,在这一点上放置物体非常引人注目,而且左右对称,形成一种均衡的画面效果。
图1
-4-
均衡:是一种自然的心理要求,给人以稳定的感觉。它有两种形式:绝对均衡和相对均衡。
1)绝对均衡
在几何中心]主体居中,左右对称。
2)相对均衡
由于人的心理作用,在视觉感受上的相对均衡。
2、趣味中心
如果把相机的取景屏的边框三等分,对点连线会形成一个“井”字格,这四条线就是趣味线,四个交叉点就是趣味点,这四个点围起的部分就是趣味中心。这四个趣味点,也是近似黄金分割点,四条趣味线,也是近似黄金分割线。把被摄主体放置在趣味点或趣味线上,画面会显得更加富有变化。如图2所示。
图2
3、意味中心
意味中心是指在趣味中心之外、边角之内的有限画幅。这是属于人眼视觉范围的边缘部分,这种意味中心构图本身并不是对被摄体的不重视,或看不起,而是有更深的含义。如图3所示。
图3
-5-
构图的目的
目的1:让画面中有一个吸引人的视觉美点。如图4所示。
图4
目的2:让画面更具美感,更符合人们的视觉规律。如图5所示。
图5
构图前的思考
横竖构图的选择
当我们拿起手机拍照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确定使用横幅拍摄,还是竖幅拍摄,然后在这个固定的画幅中再进行构图。
-6-
那么根据什么确定拍摄横幅画面还是拍摄竖幅画面呢?首先要根据拍摄画面的主题需要,其次要根据被摄对象的外型组合与拍摄者自己的感受。也就是根据画面当中最突出的线条,决定应该采用横幅还是竖幅。
1、横构图:大气、宽广的选择
横构图看上去自然,使用最多的一种构图形式。在横构图画幅中,水平线被强调,使画面有种内在的稳定性,事物之间的横向联系、左右关系,事物的横向排列、动体的水平运动可以得到突出表现,如宽广的地平线、平静的海面,人物之间的交流等。如图6所示。
图6
2、竖构图:高大、挺拔的选择
竖构图,有利于表现垂直线特征明显的景物,往往显得高大、雄伟、挺拔。在竖构图中欣赏的视线可以上下观看,也可以上下两部分结合看,其强调的是上下关系。如图7所示。
-7-
图7
竖构图还往往结合俯拍角度,展现事物在一个平面上的延伸,突出远近层次。如
图8所示。
图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