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影韵悠长》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沪书画版(五四学制)(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pptx
文件大小:4.53 MB
总页数:40 页
更新时间:2025-06-25
总字数:约1.71千字
文档摘要

《影韵悠长》

教学课件沪书画版(五四学制)(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欢迎同学们,共探光影传奇,揭秘古老皮影戏,承载千年文化,演绎动人故事。

什么是皮影戏?传统艺术形式,用兽皮或纸板制人物,幕后操作,光照射亮布上演。皮影戏定义艺人幕后操纵,演唱配乐,展现乡土风情,光源增添神秘感。表演特色

皮影戏源于汉武帝时期,由李少翁为慰藉皇帝失妃之痛所创。起源传说

战国至汉代:雏形初现战国时期皮影戏开始萌芽,到了汉代,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光影艺术的探索增多,皮影戏的雏形逐渐形成。

宋代皮影戏在京城瓦肆勾栏盛行,表演制作显著发展。宋代:繁荣发展

元代:走向世界元代时,皮影戏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传入亚欧各国,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使者。

明清至清末民初:鼎盛阶段清至清末民初,皮影戏达鼎盛,融入节庆、庙会,与京剧交融,甚至入宫演出。

皮影戏历劫重生,传统艺术在现代娱乐冲击下求新求变。近现代:传承与挑战

皮影制作常用牛皮、驴皮、马皮、骡皮等。牛皮坚韧,驴皮轻薄透明,选皮要挑厚薄均匀、无瑕疵的。制作材料

制皮步骤1先将兽皮浸泡,去毛、血,刮去皮肉残留,使皮子干净平整。

再经药物处理,去除异味杂质,让皮革变薄透明,最后涂桐油增加韧性和光泽。制皮步骤2

画稿借鉴传统绘画,设计皮影图案稿。人物造型多样,生旦净丑俱全,服饰、发饰等图案能体现人物特点。

过稿用钢针或铅笔将稿样精准拷贝到皮面上,为雕刻做准备。

镂刻——关键环节镂刻需手工雕刻3000余刀。雕刻线有虚实、暗线、绘线之分,还有雕刻口诀,艺人凭技艺刻画人物细节。

敷彩镂刻后,用红、黄、青、绿、黑五种纯色上色,色彩鲜艳,需注意搭配和过渡。

发汗熨平上色后,通过特定温度处理,让颜色固定,使皮影平整光滑。

缀结合成1一个完整皮影人物由十一个部件组成,部件刻好后用线联缀,关节处设“骨缝”“骨眼”。

缀结合成2文场人物胸部和双手装签子,方便反转和舞动;武场人物签子位置不同,便于武打动作。

艺人在白色幕布后,操纵皮影、演唱故事、搭配乐器,为我们呈现精彩表演。表演形式

人物行当——生生行分文小生和武小生。文小生英俊潇洒,动作优雅,唱腔婉转;武小生英武矫健,打斗精彩。

人物行当——旦旦角有青衣、花旦、老旦等。青衣端庄,花旦俏皮,老旦慈爱,服饰、发型和表演各有特色。

净行人物性格豪爽,造型夸张,面部色彩浓重,唱腔洪亮粗犷。人物行当——净

人物行当——丑丑角以幽默滑稽著称,动作搞笑,常逗乐观众。

操纵皮影靠一主杆、两手杆,艺人要“握如千钧,动似鸿毛”。操纵技巧1

表演时十指分工,能细腻呈现皮影动作表情,武打、文场表演都精彩。操纵技巧2

音乐唱腔——陕西皮影陕西皮影唱腔高亢激昂,有秦腔韵味,独特的腔调诠释剧情。

唐山皮影以乐亭方言为基础,唱功出色,板腔体唱腔,生旦分腔,腔调丰富。音乐唱腔——唐山皮影

陕西皮影特色陕西皮影制作精美,雕刻精湛,影调多变,剧本高雅,文化底蕴深厚。

唐山皮影特色唐山皮影影人造型独特优美,表演分工明确,拿线师傅技艺高超,享誉全国。

四川皮影造型风格独特,色彩鲜艳,充满巴蜀文化特色。其他流派——四川皮影

其他流派——广东皮影广东皮影融合岭南文化元素,表演形式活泼多样。

山西皮影分南北派,南派小巧玲珑、刻工精细;北派形体肥大、刻工缜密。其他流派——山西皮影

皮影戏集多种艺术于一体,是民间艺术“活化石”,制作、表演、音乐都极具审美和研究价值。艺术价值

历史价值2000多年历史的皮影戏,见证时代变迁,是研究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过去,皮影戏丰富人们生活,促进交流;如今,它仍是地域文化象征,助力文化交流。社会价值

教育价值皮影戏蕴含传统文化,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还能培养多种能力。

互动思考探讨皮影戏现代传承方式,鼓励课后交流讨论。

结束语今天的皮影戏之旅到这里就结束啦!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感受到皮影戏独特的魅力,也希望大家能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未来,期待更多人关注皮影戏,让这门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光彩!谢谢大家!

谢谢T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