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设计·三环推进:初中科学探究式课堂学教范式探究
摘要:探究实践既是培养科学观念与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可针对当下初中科学探究式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逆向设计教学,将评价贯穿整个课堂探究过程,使探究活动始终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进行。具体教学中,教师可构建评价量表为任务导向,前置评价量表为探究护航,然后巧设生动情境以开启探究之门,基于问题驱动以突破探究难点,迁移应用以体验成功,逐级推进探究式课堂的实施。
关键词:逆向设计;探究式课堂;学教范式;初中科学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探究和实践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要加强对探究和实践活动的研究与指导,整合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体验式和项目化等各种教与学方式的基本要求,设计并实施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思维型探究和实践。因此,探究实践既是培养科学观念与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但当下初中科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仍存在情境创设老套、学情把握不够、评价方式单一、重实操轻反思等问题,导致探究趣味不足、探究跨度过大、探究推进困难、探究实效欠佳。针对这一现状,笔者经过大量课堂教学实践,采用评价量表前置的逆向教学设计,打破传统教学思路“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评价”的固有顺序,以终为始,在明确教学目标后,先考虑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目标达成的具体标准细则),再设计教学探究活动,并将评价贯穿整个课堂探究过程,使探究活动始终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进行,促进“教—学—评”一体化的达成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进而总结出一个有效的学教范式(如图1所示)。
一、逆向设计导方向:构建初中科学探究式课堂评价量表
在设计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先设计评价探究活动的标准和细则,再以此引导学生明确一项探究活动结束后应该学会什么技能,以及应该如何对自我的探究操作作出准确的判断,进而有意识地进行探究式学习活动。
(一)构建评价量表为任务导向
在设计评价量表时,教师要按照探究实践的六个基本环节,精心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以检测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细致设定评价指标下的评价细则以引导学生科学探究推进的方向,确立优秀能力标准细则以实现标准引领下的设计。以“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为例,其评价量表如表1所示。
(二)前置评价量表为探究护航
1.前置评价,确立探究方向
在逆向教学设计中,评价不是探究式教学流程的最后一步,而是第一步。教师要把探究要素的评价分析形成量表,并将其放置在探究开展之前,以此作为科学探究开展的指导。
2.过程评价,保证探究质量
在课题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主要借助形成性评价量表去规范探究活动,并辅以口头评价、学生小组内的互相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从而有效支撑活动的开展,推动探究活动有序进行,保证探究活动具备较高质量。
3.组间互评,经验反思分享
各学习小组在完成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完成实验报告后,教师可以引导各学习小组交换实验报告,每小组阅读至少两组学生的实验报告,再依据实验报告评价量表(如表2所示)进行组间互评,对实验报告进行评估,与被评价小组组员进行交流并给出评价的理由。
二、三环推进促实效:初中科学探究式课堂学教范式的践行
笔者从情境创设、问题驱动、反思迁移三个环节,逐级推进探究式课堂的实施,下面具体说明。
(一)一环:巧设生动情境,开启探究之门
1.演示趣味实验,真实呈现探究课题
教师可针对浙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以下简称“浙教版《科学》”)中的探究性课题,整合教材以外的资源,创设探究情境。比如,设计生动有趣的引课小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还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状态。
【案例1】“汽化”教学片段之一
为了让学生体验汽化现象,笔者在上课前一分钟用毛笔蘸酒精在提前准备好的水写布上书写了“汽化”两个字,放置在讲台显眼位置。等到正式上课说出这节课的主题时,“汽化”两个字已经消失不见了。于是笔者装作疑惑不解,并借机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师:老师用酒精写的字跑到哪里去了?
生:跑到空气中去了。
师:写字的酒精在消失的过程中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从液态变成了气态。
师:科学上把像刚才这样的液态酒精变成气态酒精的过程称为“汽化现象”。
借助有趣的课前演示实验,笔者在轻松又不失探究意味的情境下引领学生进入了新课。
2.播放精选视频,直击课堂探究要点
对不少科学探究课题中的研究对象,学生由于比较熟悉,往往会缺乏新鲜感,比如空气。对这类课题进行探究时,教师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播放一段精心选择的精彩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其产生积极主动探究的欲望。
【案例2】“空气组成成分的探究”教学片段
在开始课堂探究前,笔者播放了一个视频——《未来最后一罐无污染空气的拍卖会》。学生看完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