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细胞社会的联系细胞连接细胞黏着和细胞外基质.ppt
文件大小:6.34 MB
总页数:66 页
更新时间:2025-06-25
总字数:约8.3千字
文档摘要

?2.钙粘素的作用:⑴介导细胞连接在成年脊椎动物,E-钙粘素是保持上皮细胞相互粘合的主要CAM,是粘合带的主要构成成分。⑵参与细胞分化钙粘素对于胚胎细胞的早期分化及成体组织的构筑有重要作用。在发育过程中通过调控钙粘素表达的种类与数量可决定胚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从而通过细胞的微环境,影响细胞的分化,参与器官形成过程。⑶抑制细胞迁移很多种癌组织中细胞表面的E钙粘素减少或消失,以致癌细胞易从瘤块脱落,成为侵袭与转移的前提。因而有人将E钙粘素视为转移抑制分子。第30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1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选择素选择素(selectin)属异亲性CAM,其作用依赖于Ca2+。主要参与白细胞与脉管内皮细胞之间的识别与粘合。已知选择素有三种:L选择素、E选择素及P选择素。第32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选择素的胞外区由三个结构域构成:N端的C型凝集素结构域,EGF样结构域、重复次数不同的补体结合蛋白结构域;通过凝集素结构域来识别糖蛋白及糖脂分子上的糖配体。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第33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E选择素及P选择素所识别与结合的糖配体为唾液酸化及岩藻糖化的N乙酰氨基乳糖结构(sLeX及sLeA)。sLeA结构存在于髓系白细胞表面(其中包括L选择素)分子中。多种肿瘤细胞表面也存在sLeX及sLeA结构。P选择素贮存于血小板的α颗粒及内皮细胞的Weibel-Palade小体。炎症时活化的内皮细胞表面首先出现P选择素,随后出现E选择素。它们对于召集白细胞到达炎症部位具有重要作用。E选择素存在于活化的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炎症组织释放的白细胞介素I(IL-1)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细胞因子可活化脉管内皮细胞,刺激E选择素的合成。L选择素广泛存在于各种白细胞的表面,参与炎症部位白细胞的出脉管过程。白细胞表面L选择素分子上的sLeA与活化的内皮细胞表面的P选择素及E选择素之间的识别与结合,可召集血液中快速流动的白细胞在炎症部位的脉管内皮上减速滚动(即通过粘附、分离、再粘附……,如此循环往复),最后穿过血管进入炎症部位。第34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CAM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uperfamily,Ig-SF),分子结构中含有免疫球蛋白(Ig)的类似结构域CAM超家族,一般不依赖于Ca2+。免疫球蛋白结构域是指借二硫键维系的两组反向平行β折叠结构。Ig-SF的结构模型第35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除免疫球蛋白外,还包括T细胞受体,B细胞受体,MHC及细胞粘附分子(Ig-CAM)等。有的属于亲同性CAM,如各种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及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e-CAM);有的属于亲异性CAM,如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及脉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等。I-CAM及V-CAM的配体都是整合素。N-CAM有20余种异型分子,它们在神经发育及神经细胞间相互作用上有重要作用。I-CAM及V-CAM在活化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炎症时,活化的内皮细胞表面的I-CAM可与白细胞表面的αLβ2及巨噬细胞表面的αMβ2相结合;V-CAM则可与白细胞的α4β1整合素相结合。它们继上述选择素介导的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合作用之后使在内皮上滚动的白细胞固着于炎症部位的脉管内皮,并发生铺展,进而分泌水解酶而穿出脉管壁。第36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四、整联蛋白整联蛋白(integrin)大多为亲异性细胞粘附分子,其作用依赖于Ca2+。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几乎所有动植物细胞均表达整联蛋白。整联蛋白结构模型第37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α亚单位的N端有结合二价阳离子的结构域,胞质区近膜处都有一个非常保守的KXGFFKR序列,与整合素活性的调节有关。含β1亚单位的整合素主要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成分之间的粘附。含β2亚单位的整合素主要存在于各种白细胞表面,介导细胞间的相互作用。β3亚单位的整合素主要存在于血小板表面,介导血小板的聚集,并参与血栓形成。除β4可与肌动蛋白及其相关蛋白质结合,α6β4整合素以层粘连蛋白为配体,参与形成半桥粒第38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半桥粒处的α6β4整合素第39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三节细胞外基质第40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细胞外基质概念: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