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实用教程
第二章普通话语音理论
第一节:普通话的语音系统第三节:韵母第二章普通话语音理论第二节:声母第四节:声调
学习目标了解语音的基本概念及性质,理解音节和音素、元音和辅音以及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含义。掌握汉语拼音方案。掌握声母的分类和发音技巧,掌握零声母的用法。掌握韵母的分类和发音技巧。了解调值,掌握五度标记法并具体操作;了解调类,识记普通话的四种调类。
第一节普通话的语音系统
三一二共同语的使用普通话的发展《汉语拼音方案》三一二语音的性质语音的基本概念
一.语音的性质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学习语言,必须首先掌握语音。语音是语言的声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能够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的交际作用是通过语音来实现的。因此,语音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生理性质和社会性质。
从物理角度看,语音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个要素。(1)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振动次数的多少。在同一时间内,振动次数多(即频率大)的声音高;振动次数少(即频率小)的声音低(2)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决定于音波振动幅度(即振幅)的大小。音波振动幅度大,声音就强;音波振动幅度小,声音就弱。(3)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声音的长短决定于音波持续时间的长短。音波持续的时间长,声音就长;音波持续的时间短,声音就短。(4)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也可以说是语音的本质,所以又叫作音质。不同的音色是由音波振动的形式不同形成的,它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语音的物理性质
语音和一般自然界声音的最大不同是,它是人所发出来的充满人类感情和思想的声音。(1)呼吸器官。气流是声音的原动力,正是呼吸器官提供的气流推动声带颤动才产生了语音。使气流产生的整个呼吸系统除了肺和气管之外,还包括横膈膜、胸廓和参与呼吸的肌肉群。(2)发声器官。发声器官包括喉头和声带。声带位于喉头内部,是两条可以开合、富有弹性的人体组织,它们一端相触,共接于甲状软骨上,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两块杓状软骨上。(3)共鸣器官。共鸣器官包括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和胸腔。这些器官可以将声带发出的声音进行扩大和美化,形成我们听到的声音。语音的生理性质
语音的生理性质发音器官图示:
语音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人群中,自然具有相应的社会性质。语音的社会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语音与语意的结合是约定俗成的,带有地域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其次,语音有其自己的特定系统,音素之间的拼合规律是存在于本系统之内的;最后,不同的语音被社会赋予了不同的价值。语音的社会性质
二.语音的基本概念1音节和音素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也是一次发声的最自然的语音单位。一般来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但也有极少数例外,像儿化音节本身是一个音节,而写下来却是两个汉字,如“zhèr”(这儿)。又如,“鲜”(xiān)和“西安”(xī’ān),前者靠人耳能辨别出一个语音片段,后者则能辨别出两个。
二.语音的基本概念1音节和音素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是从音节中分拆出来的,代表着一个具体的不能再分拆的音。普通话共有32个音素,包括10个元音音素、22个辅音音素,如表2-1所示。
二.语音的基本概念2元音与辅音音素分为元音和辅音两类。元音是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共鸣器中阻碍极小且无摩擦声的一类音素,如ɑ、o、i、u等。辅音是发音时气流不一定振动声带,在共鸣器中受到不同部位、不同方式阻碍的一类音素,如b、d、ɡ、ch等。元音都是振动声带的,因此声音响亮;辅音只有m、n、l三个音素振动声带,大部分音素声音不响亮,靠气流冲破阻碍发声。元音可以自成音节,辅音一般要跟元音合作才能构成音节。
二.语音的基本概念3声母、韵母和声调声母就是音节开头的辅音部分。例如,“帮”(bānɡ)这个音节的声母是开头的辅音b,它代表了这个音节发音起初受阻碍的位置和状态。韵母是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可以是一个元音,也可以是几个元音,或者是元音加辅音的形式。最复杂的韵母包括韵头、韵腹和韵尾三部分声调是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在普通话系统中,声调包括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种。音高变化形式不同,声调就不相同。
三.《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是根据普通话语音系统制订的一个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语音的方案。1956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拟订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在全国广泛征求意见,进行了反复修订;1958年2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正式方案推行;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承认其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它包括以下五部分:
三.《汉语拼音方案》1.字母表
三.《汉语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