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家国情怀导向的校本课程开发.docx
文件大小:22.63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25
总字数:约3.14千字
文档摘要

家国情怀导向的校本课程开发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下文简称“《课标》”)将家国情怀素养阐释为“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和使命感”,是个体对共同体的认同,并且相互作用的情感依托;《课标》中也强调“合理规划学校课程。各地区和学校要按照课程管理的权力和责任,统筹规划学校课程,促进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相互配合,综合发挥育人功能”,[2在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建议中提出“校外的社会资源是校内课程资源的必要补充,既包括物质资源,如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又包括人力资源,如社会各方面的人员”。[3]结合上述《课程》中的核心素养解读以及课程法指导,黄牧航教授曾指出“家族史是跟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的,而且这种需求并非中国人所独有,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个人,都希望了解自己的家族史”,[4即概念相关性较强的家族史资源对于涵养家国情怀有着特殊作用。从实践层面而言,放眼世界,家族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在海外地区已走向系统化、常态化,近些年大陆地区的学校亦不乏开展“家谱撰写”等活动,但是大部分活动流于表面,过程缺乏指导和有效反馈,学生经常停留在记录或者简单呈现的环节,不能充分发挥家族史资源的最大效用,因此本文对围绕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家族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过程进行介绍,以期为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提供新思路。

一、锚定课程目标,细化教学目标

家国情怀导向的家族史校本课程是指在师生所搜集到的家族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学生的实际迫切需求出发,以学校和社会的现实情况为条件,以《课标》为指导,以围绕家国情怀内涵展开的家族历史变迁等历史事实、历史发展规律为主要内容而进行的系统性持续性的课程开发及实施活动。课程旨在让学生更加重视生命个体的精神及社会属性,学生着眼于家族成员的经历体悟、家族的记忆等丰富资源,以人口迁移、近代的战争与和平、工业化城市化、改革开放等以价值引领为导向的主题为线,迁移学科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民族叙事,加深对家乡乃至国家民族的认识,培育更为广阔的全球视野,涵养家国情怀。为避免家族史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随意性,体现家国情怀视角下的价值导向,课程目标的制定以及教学目标的细化是家族史课程推进的重要前提。目标应以生为本,为学生发展的多样性服务,也应当为学生与社会的连接、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笔者以历史学科必备知识、公众史学理论作为该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根据学科逻辑,在浩瀚零碎的家族史资源中进行筛选及系统编排,预设课程自标,确定主题,再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有利于实施者进一步加深对该课程实操性和计划性的理解,为选择适切的教学方法做好准备,其中,目标细目表是课程实施的重要行为指南。具体如下:

表1家族史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细目表

二、探索实践途径,涵养家国素养

家国情怀素养强调情理交融,即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心理特点,通过生动语言、丰富素材等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触动,使学生发自内心产生认同感,在深入探究后构建其认识,最终达成学科素养目标。课程实施过程注重学生的认同感培养等情感教育,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教师要担负起主导者的作用,在创设实践的过程中应以生为本,教师需广泛汲取学生所搜集的家族历史资源,积累相关史料,充分利用各种类型的史料方式对所创设的情境进行展示,如图像史料、文字史料、口述音频等。不仅如此,教师要将问题寓于史料情境中,学生带着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情感体验式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强烈的情感冲突和感悟,而冲突与感悟实质上是为自我意识强化、自我构建奠定基础,也为最终实现家国情怀中的生命意识、认同意识、共同体意识做好准备。比如在开展主题课“在家族照片中探幽历史真相”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们所搜集到的家族照片,选择了全家福合照、家宴等不同主题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们在合照中能够感受到家族里妇女和儿童的处境变化,还有学生感悟到了家宴的照片中那些来自天南地北的菜式便是家族变迁的见证家国情怀寓于真实的情境当中,学生通过“问题一考证一释疑”的过程,深刻感受到对家族、家乡的丰富情感,真正做到情由境生,让学生动之以情。

为更好地达到情理交融的目的,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引导者,在讲述上需要体现情理交融的理念,这不仅体现在问题提问的启发性,而且还要体现在对历史学科知识的精通性、语言风格的感染力、叙事的趣味性和逻辑上的哲理性,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要有着自身的情感,只有自己备受感动,所讲出来的历史才更有情怀,更能引起学生共鸣,才能让情感教育得到落实,避免空洞的说教,改变大众对于情感教育华而不实、难以落实的刻板印象。家族史课程的开发、设计及实施对于历史教师具有挑战性